字好书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时间: 2025-05-03 19:37:30

诗句

羡君超然鸾鹤姿,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7:30

原文展示: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苏轼

羡君超然鸾鹤姿,
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
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
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
我如此水千山底。


白话文翻译:

羡慕你那超然洒脱的如鸾如鹤的姿态,
江湖之水想要降落却又飞向远方。
只空留吴地的少年怨恨你不肯留下,
青山层层叠叠漫延在七闽的道路上。
寺前的江水如天际般奔流,
寺后的清池宛如碧玉般环绕。
你就如大江奔腾万里,我却像这水流在千山之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超然:超脱于世俗之外,指高洁的品格。
  • 鸾鹤姿:比喻优雅的身姿,鸾和鹤都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丽和高洁。
  • 吴儿:指的是吴地的年轻人,这里泛指留在吴地的人。
  • 七闽路:七闽指福建,路则是指通往福建的道路。
  • 掀天:形容江水奔流,气势磅礴。
  • 碧玉环:形容清池的颜色如同碧玉,环绕着寺庙。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友人远行的惆怅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而丰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轼的友人张职方即将前往福建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友谊的珍贵,反映了当时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明丽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友人张职方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开篇以“羡君超然鸾鹤姿”作为引子,诗人用“鸾鹤”的优雅姿态来形容友人的洒脱与超然,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江湖欲下还飞去”来表达江水的奔流不息,暗喻友人即将远行的无奈与惋惜。

诗中“空使吴儿怨不留”的句子,既表现了留在故乡的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怨恨,也反映了人们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留恋。此句的情感在后面的“青山漫漫七闽路”中得到了深化,青山层叠,路途遥远,诗人描绘出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与漫长旅程的艰辛。

最后两句“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朋友如大江奔流不息,象征着理想与远方,而自己则如涓涓细流,虽然平凡却依然守护着这份情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友谊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羡君超然鸾鹤姿:诗人羡慕友人的高洁气质,借用神鸟鸾鹤来形象描绘。
  2. 江湖欲下还飞去:江水奔流却又不舍地向远方飞去,象征友人的离去。
  3. 空使吴儿怨不留:留在家乡的人因友人不留而心生怨恨,表现人们的离别情感。
  4. 青山漫漫七闽路:描绘通往福建的漫长旅途,寓意友人的远行。
  5. 门前江水去掀天:描绘江水奔腾的壮观景象,象征诗人的豪情。
  6. 寺后清池碧玉环:表现寺后清池的美丽宁静,形成对比。
  7. 君如大江日千里:赞美朋友的远大志向与奔放个性。
  8. 我如此水千山底:强调自己虽平凡却依旧珍惜这份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鸾鹤,河流比作大江,生动形象。
  • 对仗:如“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的惆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鹤:象征高洁、优雅,代表理想与超脱。
  • 江湖:象征人生的旅程,流动而不息。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永恒。
  • 清池: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与人生的真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羡君超然鸾鹤姿”中的“超然”指什么?

    • a) 高贵
    • b) 超脱
    • c) 优雅
  2. “空使吴儿怨不留”中的“吴儿”指的是哪一地区的人?

    • a) 河南
    • b) 吴地
    • c) 陕西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与离别
    • b) 自然景色
    • c) 社会时事

答案:

  1. b) 超脱
  2. b) 吴地
  3. a) 友谊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将此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对比,两个作品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王勃的诗更加强调了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而苏轼的诗则更显对友人的惋惜与对自然的赞美。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相关查询

前调 勉诸子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其二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代人次韵 和感怀韵 送许尉子云二首 古意 次芜徽明诸公韵三首 茶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艰巨 伙夫 雄结尾的成语 貝字旁的字 包含遇的成语 鹰鹘 绞丝旁的字 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轻重之短 出内之吝 齿字旁的字 效颦学步 包含跨的成语 月字旁的字 披袍擐甲 诗礼人家 凶多吉少 晴云秋月 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