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7:30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苏轼
羡君超然鸾鹤姿,
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
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
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
我如此水千山底。
羡慕你那超然洒脱的如鸾如鹤的姿态,
江湖之水想要降落却又飞向远方。
只空留吴地的少年怨恨你不肯留下,
青山层层叠叠漫延在七闽的道路上。
寺前的江水如天际般奔流,
寺后的清池宛如碧玉般环绕。
你就如大江奔腾万里,我却像这水流在千山之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友人远行的惆怅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而丰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轼的友人张职方即将前往福建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友谊的珍贵,反映了当时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这首诗以其清新明丽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友人张职方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开篇以“羡君超然鸾鹤姿”作为引子,诗人用“鸾鹤”的优雅姿态来形容友人的洒脱与超然,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江湖欲下还飞去”来表达江水的奔流不息,暗喻友人即将远行的无奈与惋惜。
诗中“空使吴儿怨不留”的句子,既表现了留在故乡的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怨恨,也反映了人们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留恋。此句的情感在后面的“青山漫漫七闽路”中得到了深化,青山层叠,路途遥远,诗人描绘出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与漫长旅程的艰辛。
最后两句“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朋友如大江奔流不息,象征着理想与远方,而自己则如涓涓细流,虽然平凡却依然守护着这份情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友谊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的惆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与人生的真挚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羡君超然鸾鹤姿”中的“超然”指什么?
“空使吴儿怨不留”中的“吴儿”指的是哪一地区的人?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此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对比,两个作品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王勃的诗更加强调了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而苏轼的诗则更显对友人的惋惜与对自然的赞美。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