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祝英台近 端午寄仙品妹

《祝英台近 端午寄仙品妹》

时间: 2025-05-01 01:12:59

诗句

绣帘垂,朱户静,庭午柳阴直。

阶下榴花,独自忍攀摘。

那堪艾虎悬丝,鬓绒贴胜。

空凝望、海天空阔。

总休说。

犹记葵扇题诗,钗映越罗雪。

拈枝流光,眉翠总成结。

负他两度熏风,几番梅雨,想怀抱、也应非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59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端午寄仙品妹
作者: 孙云凤 〔清代〕

绣帘垂,朱户静,庭午柳阴直。
阶下榴花,独自忍攀摘。
那堪艾虎悬丝,鬓绒贴胜。
空凝望海天空阔。
总休说。
犹记葵扇题诗,钗映越罗雪。
拈枝流光,眉翠总成结。
负他两度熏风,几番梅雨,想怀抱也应非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绣帘垂下,朱红的门静悄悄的,正午的庭院里柳树的阴影笔直地投射着。
台阶下的石榴花,我独自忍耐着不去攀摘。
那怎么能忍受艾草和虎符悬挂的丝线,鬓发上贴着的绒毛更加显得美丽。
只是在空中凝望那辽阔的海天,感到无比宽广。
不再提起那些往事。
犹记得葵扇上写的诗句,钗子映照着越罗雪般的美丽。
轻轻拈起那枝头的流光,眉头上的翠色也因此而成结。
背负着两次的熏风,经历了几番的梅雨,想要怀抱的那份情感也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帘: 用绣花的帘子,装饰性强。
  • 朱户: 红色的门,象征喜庆和温暖。
  • 榴花: 石榴花,寓意美丽和丰收。
  • 艾虎: 端午节的象征,艾草与虎符。
  • 鬓绒: 形容头发的柔美。
  • 葵扇: 用葵花制成的扇子,常与清凉相关。
  • 越罗雪: 比喻细腻、洁白的丝绸。

典故解析:

  •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包括悬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象征着驱邪避害。
  • 葵扇: 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风雅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凤是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她的作品多表现女性的柔情与思念,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前后,诗人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端午寄仙品妹》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端午节的氛围与个人情感结合起来,展现了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开篇的“绣帘垂,朱户静”勾勒出一个宁静的午后,给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感觉。而“阶下榴花,独自忍攀摘”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想要享受眼前的美丽,又不愿意打破这种宁静。

接下来的“那堪艾虎悬丝,鬓绒贴胜”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艾草和虎符的结合,不仅传达了节日的气氛,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空凝望海天空阔”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渺小,诗人在广阔的天地中感到无所依托,进而引出对过往的思念。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想怀抱也应非昔”则是对过往的追忆与归属感的淡淡叹息,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绣帘垂,朱户静: 描述了一个安静的午后场景,绣帘和朱红色的门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2. 庭午柳阴直: 柳树的阴影在庭院中直直地投射,表现出一份静谧。
  3. 阶下榴花,独自忍攀摘: 诗人看到石榴花,虽想摘取却忍耐不去,暗示内心的矛盾。
  4. 那堪艾虎悬丝,鬓绒贴胜: 结合了端午的习俗,艾草与虎符象征着保护与美好。
  5. 空凝望海天空阔: 诗人望向辽阔的海空,感受到孤独和渺小。
  6. 总休说: 表达了对往事的无奈与不愿提起。
  7. 犹记葵扇题诗,钗映越罗雪: 追忆往昔美好时光,展现文人雅士的风雅。
  8. 拈枝流光,眉翠总成结: 描绘了美丽的景象与心情的交融。
  9. 负他两度熏风,几番梅雨: 表达了经历的风雨与时间的流逝。
  10. 想怀抱也应非昔: 对往昔的怀念与珍惜,感叹时光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 “钗映越罗雪”比喻女子的美丽。
  • 对仗: 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 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属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亲友的思念、对节日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女性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帘: 代表温暖和柔情。
  • 朱户: 象征喜庆与安宁。
  • 榴花: 代表美丽的生活。
  • 艾虎: 端午节的传统意象。
  • 海天空阔: 象征无尽的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2. 诗中“绣帘垂”意指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安静的环境
    c) 温暖的回忆

  3. “想怀抱也应非昔”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端午节
  2. b) 安静的环境
  3. b) 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 《红楼梦》诗词: 其中关于情感与自然的描写也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也是表达女性情感的作品,细腻而深刻。
  • 杜甫《春望》: 描绘了对家国的思念,情感同样真挚。

解读:
虽然主题不同,但两者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刻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与过往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女诗人研究》
  2. 《古诗词解析》
  3.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堠雪翻鸦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采桑子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南海子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事的词语有哪些 时至运来 告朔饩羊 革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包含糕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十眠九坐 庄地 罄笔难书 唃厮啰 榛芜 耳刀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飘吹 病容 稽古揆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