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孙山人

《寄孙山人》

时间: 2025-08-07 06:31:36

诗句

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

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住人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6:31:36

原文展示:

新林二月孤舟还,
水满清江花满山。
借问故园隐君子,
时时来往住人间。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新林中,我独自驾舟归来,
清江的水满盈,山上的花也开得正盛。
我想问一问,故乡隐居的那位君子,
他是否时常往返于人间呢?

注释:

  1. 新林:指新生的树林,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2. 孤舟:独自一人的小船,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宁静。
  3. 清江:清澈的江水,象征自然的美好。
  4. 隐君子:指隐居的贤人,可能是指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5. 来往:指频繁地走动,表示隐士与世俗的联系。

典故解析:

“隐君子”一词常用于描述那些逃避官场纷争,选择隐居生活的士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隐士有着崇高的道德和智慧,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生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其诗常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乘舟游览自然,受到春天景色的启发,想念故乡的隐士,展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孙山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清江的水满,山花烂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接着,诗人以“借问”引入对隐君子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隐士的存在不仅是对世俗的逃避,更象征着一种智慧与宁静的追求。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世俗生活的反思,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林二月孤舟还:二月的春天,新生的树林中,诗人独自驾舟归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2. 水满清江花满山:江水满盈,山花盛开,营造出春天的美丽景象,象征生命的气息。
  3. 借问故园隐君子:诗人向隐士发问,暗示他对隐士的敬仰与向往。
  4. 时时来往住人间:表达对隐士生活的思考,隐士是否仍然关注人世间的纷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如“孤舟还”与“水满清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交织,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林: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孤舟:代表孤独与思考。
  • 清江:象征纯净与宁静。
  • 隐君子:象征理想与智慧。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体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君子”主要象征什么? A. 做官的人
    B. 隐居的贤人
    C. 旅行者
    D. 商人

  2.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__

  3. 判断题:诗人对隐士的生活持赞美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二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寄孙山人》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山居秋暝》则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3. 《储光羲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将使有诗许移厨双溪次其韵 次韵胡连翁携诗见访 次韵巴陵罗簿送行二首 次韵答熊朝英 玉楼春 和韩毅伯拟别 寄德莹弟二首 用前韵酬魏倅 从范秘监过城南陈亦颜读书楼 登四望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过如 能称 秃宝盖的字 援笔立成 连理之木 疑间 包含蓄的成语 灵蚌 眼不识丁 心字底的字 曰字旁的字 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肩摩毂接 师模 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仆仆道途 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