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1:16
原文展示:
踉蹡揖客客为谁,依旧骊珠色陆离。
不谓远游来此地,未能小隐待何时。
惯看覆手仍翻手,休问开眉与皱眉。
归去淮山访猿鹤,清风满袖自披披。
白话文翻译:
踉踉跄跄地向客人作揖,客人是谁呢?依旧是那光彩夺目的骊珠。
没想到远游来到了这个地方,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小隐的愿望。
习惯了看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必问人为何时而开心时而皱眉。
回到淮山去拜访猿猴和白鹤,清风满袖,自在逍遥。
注释:
- 踉蹡: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 揖客:向客人作揖。
- 骊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的人才或物品。
- 陆离:光彩夺目的样子。
- 小隐:指隐居在山林之中。
- 覆手仍翻手:形容人反复无常。
- 开眉与皱眉:形容人的情绪变化。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
- 猿鹤:指山中的猿猴和白鹤,象征隐居的生活。
- 披披:形容风吹动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游历过程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中人情的淡漠和世态的炎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淡漠态度。诗中“踉蹡揖客”和“依旧骊珠色陆离”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形象,而“不谓远游来此地,未能小隐待何时”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后两句“惯看覆手仍翻手,休问开眉与皱眉”则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淡漠态度。最后两句“归去淮山访猿鹤,清风满袖自披披”则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踉蹡揖客客为谁,依旧骊珠色陆离。”:诗人踉踉跄跄地向客人作揖,询问客人是谁,客人依旧光彩夺目,如同珍贵的骊珠。
- “不谓远游来此地,未能小隐待何时。”:诗人没想到自己会远游到这个地方,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隐居的愿望。
- “惯看覆手仍翻手,休问开眉与皱眉。”:诗人习惯了看人反复无常,不必问人为何时而开心时而皱眉。
- “归去淮山访猿鹤,清风满袖自披披。”:诗人想象自己回到淮山去拜访猿猴和白鹤,清风满袖,自在逍遥。
修辞手法:
- 比喻:“依旧骊珠色陆离”中,将客人比作光彩夺目的骊珠,形象生动。
- 对仗:“开眉与皱眉”中,通过对比人的情绪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淡漠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淡漠态度。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中人情的淡漠和世态的炎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骊珠:象征珍贵的人才或物品,光彩夺目。
- 淮山:象征隐居的地方,自然纯净。
- 猿鹤:象征隐居生活中的动物,自由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踉蹡揖客”形容的是诗人的什么状态?
A. 走路不稳 B. 心情愉快 C. 身体强壮
- “依旧骊珠色陆离”中的“骊珠”比喻的是什么?
A. 珍贵的宝石 B. 珍贵的人才 C. 美丽的风景
- 诗中“归去淮山访猿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隐居生活 B. 游历四方 C. 追求名利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和韩毅伯拟别》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淡漠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