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1:09
北鄙征难尽,诗愁满去程。
废巢侵烧色,荒冢入锄声。
逗野河流浊,离云碛日明。
并州戎垒地,角动引风生。
这首诗表达了北方边境战乱未平,诗人的愁苦伴随友人远行的情绪。诗中提到被烧毁的废巢,荒凉的坟墓,以及浑浊的河流和明亮的日光,突显出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无奈。最后一句描绘了并州的戎垒,角声激起的风,表现出战争的紧迫和不安。
“北鄙征难尽”暗指当时边疆的战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诗中提到的“荒冢”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关注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边境战乱时期,诗人送别进士喻坦之,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自己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展现了曹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透过诗句中的意象,折射出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人愁苦。诗的开篇即以“北鄙征难尽”引入,直接指出边疆战乱的背景,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氛围。接着,以“废巢侵烧色”和“荒冢入锄声”描绘出战乱给家园和生活带来的破坏,情感愈加浓烈。
诗中河流的浑浊与明亮的日光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表达一种希望与失落同在的复杂心情。最后一句“并州戎垒地,角动引风生”,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戎垒与号角声不仅象征着战斗的迫近,也暗示了征途的艰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悲凉又美丽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展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北鄙征难尽”的意思是:
A. 战争即将结束
B. 战争困难重重
C. 北方风光明媚
D. 诗人心情愉悦
诗中提到的“废巢”象征:
A. 诗人的家
B. 破碎的家庭
C. 战火中的城市
D. 远行的旅人
诗的最后一句“角动引风生”主要表达:
A. 战争的紧迫感
B. 自然的和谐美
C. 友人的远行
D. 诗人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