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4:11
友人池上咏芦
——曹松 〔唐代〕
秋声谁种得,萧瑟在池栏。
叶涩栖蝉稳,丛疏宿鹭难。
敛烟宜下,飒吹省先寒。
此物生苍岛,令人忆钓竿。
秋天的声音是谁种下的呢?在池边传来萧瑟的声音。
叶子已经变得干枯,蝉在树上安稳地栖息,疏落的芦苇丛中难得见到白鹭。
烟雾收敛下去,凉风吹来,仿佛预示着寒意的来临。
这种植物生长在苍茫的岛屿上,让人不禁想起钓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苍岛”意象,可能与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关,象征着逃避喧嚣、亲近自然的愿望。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其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天的某个宁静时刻写成,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对钓鱼生活的怀念,体现出一种素雅的生活情趣。
《友人池上咏芦》是一首描绘秋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萧瑟。开篇以“秋声谁种得”引入,既有疑问的语气,也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诗中“萧瑟在池栏”一语,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孤寂,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叶涩栖蝉稳”描写了秋天苍凉的景象,蝉的安稳与叶子的干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丛疏宿鹭难”则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萧条,白鹭难以在稀疏的芦苇中栖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描绘,“敛烟宜下,飒吹省先寒”,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着季节的交替与时间的推移。
最后一句“此物生苍岛,令人忆钓竿”不仅展现了芦苇的自然特性,还引发了诗人对过往悠闲时光的怀念,钓竿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理想。整首诗在描写秋天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切思考,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自然中找寻自我,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曹松
C. 杜甫
诗中的“秋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落叶声
C. 自然的声音
诗中提到的“钓竿”象征着什么?
A. 努力
B. 生活的悠闲
C.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