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皇矣

《皇矣》

时间: 2025-05-02 19:57:27

诗句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

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

陟我高冈,无矢我陵。

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

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

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执讯连连,攸馘安安。

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是绝是忽。

四方以无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27

诗词名称: 皇矣

作者: 佚名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白话文翻译:

上天啊,您是伟大的主宰,您在高处俯视,威光赫赫。您观察四方,寻找百姓的安危。我们这两个国家,其政事未能安定。那四个国家,您都在探问、测量。上帝啊,您对那些宽广的政制感到厌恶,便转身向西方眷顾,这里是您所安居之地。您修建屏障,治理荒地,平整土地,灌溉水源,开辟道路,栽种树木。您迁移明德,传承夷人的道路,天命所归,已然稳固。您关注山川,采伐树木,松柏茂盛。您建立国家,成就伟业,像那大伯王季一样。王季的心意,因而结成友谊,友好对待他的兄弟,厚重其庆典,赋予他们光辉。受封无愧,统治四方。王季的心,您也在洞察。若德行卓越,才能光明。光明的品德,能类比、能长久、能治理。治理这个大国,顺应、比肩。在文王之下,他的德行无可悔恨。既然受到了天命,恩泽施予后代。上帝告诉文王,不必背叛、无须羡慕,早早地登岸。那些不恭之人,敢于侵犯这大国,妄想合众。王怒火中烧,整顿军队,出征。以身心专注于周的福祉,回报天下。若在京城,侵犯他国疆土,登上我的高山,勿伤我的陵墓,我的陵墓、我的山丘,勿饮我的水源,我的水源、我的池塘。测量丰饶之地,居住在岐山之阳,临近渭水。万国之方,百姓之王。上帝告诉文王,要心怀明德,不以声色来夸耀,不因夏季而改变。顺应天命,才能明白道理。上帝告诉文王,防范仇敌,团结兄弟。以您之力,与您共同奋战,攻克高墙。冲锋犹豫,攻打高墙言辞诚恳。审讯连连,安定在心。是这类的行为,是致力于附和,四方无所侮辱。冲锋矫健,攻打高墙稳重。是进攻,是放肆,是绝对,是忽略。四方无所触犯。

注释:

  • :光辉、显赫。
  • :连接、维持。
  • :荒地。
  • :遮蔽。
  • :一种植物,常用作支撑。
  • 檿:植物,可能用于制作器物或工具。

典故解析:

  • 文王:周朝的开国之君,象征德行的典范。
  • 大伯王季:指代古代德政之君,象征着仁政和贤明的统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由于是佚名作品,无法详细介绍作者生平。诗作可能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社会动荡、国家不安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上天的祈求和对明德治国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皇矣》是一首充满宏大叙事与哲理思考的古代诗歌。诗中通过对上帝的呼唤与对国家治理的反思,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统治者德行和政治理想的追求。全诗共分为多个层面:首先是对上帝的敬仰与依赖,强调神灵的威赫与对民众的关怀;接着展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望,表达出对明德治国的渴望与对德行的赞美。诗中通过自然的描写,将山川与人事紧密结合,体现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关联。此外,诗中提到的文王和王季,象征着古代理想的统治者,他们的德行和施政也成为后代君主学习的榜样。整首诗在语言上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字句之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亦能引发对治国理政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称颂上帝的伟大,光辉显赫。
    2.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观察四方,关心百姓的安危。
    3.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这两个国家的政事未能安定。
    4.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那四个国家,您都在探问、测量。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启之辟之,其柽其椐”展现了整齐的音韵美。
    • 比喻:将德行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强调其重要性。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上天的呼唤,表达了对德政的渴望,强调了治理国家应以德为先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上帝: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 山川:代表自然与国家的根基。
    • 文王:德行的象征,强调治理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王”是指谁?

    • A. 周朝的开国之君
    • B. 汉朝的皇帝
    • C. 战国时期的将领
  2. 诗中“赫”指的是什么?

    • A. 黑暗
    • B. 光辉
    • C. 寂静
  3.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爱情
    • B. 治国理政
    • C. 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对比《皇矣》与《离骚》,两者都是古代诗歌的经典,但《离骚》更偏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皇矣》则更侧重于国家与治理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先秦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武林 南堂杂兴 池上见鱼跃有怀姑熟旧游 徐稚山给事慶八十乐语口号 立春日 古意二首 其二 栽牡丹 雨欲作步至浦口 闲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危授命 扇荡 竖心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琉球群岛 谢臆 包含蛮的词语有哪些 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黄梅不落青梅落 知己之遇 匸字旁的字 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借公行私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气话 平平淡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