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4:30
未报山陵国士知,
遶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
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
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
白首累臣正坐诗。
这首诗表达了对太皇太后去世的哀悼与追思。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及时向国士们报告这一悲痛消息,林间的松柏已是苍翠挺拔。尽管发出一声痛哭,却无处倾诉,唯有在来世以万死来报答恩情。梦中回到天边的云间,现实中泪水如雨,化作红色的帷幕。诗人回忆起自己平生的事迹,感慨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臣,仍在吟咏诗篇。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歌作品多样,风格豪放,情感深邃,常以自然为题材,并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太皇太后去世之际,苏轼作为朝臣自感对国家的责任与悲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恩情的感怀与报答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苏轼在太皇太后去世时的悲痛与思索。开篇的“未报山陵国士知”一语,表明了诗人对未能及时传达悲痛的自责之情。接着,诗人用“遶林松柏已猗猗”描绘了苍翠的松柏,与太皇太后的高洁形象形成映照,表达对其的敬仰与哀悼。
而“一声恸哭犹无所”则体现了深沉的情感,虽然痛哭,却无处诉说,增加了诗的孤独感和无奈感。后文中“万死酬恩更有时”则展现了诗人对太皇太后深重恩情的感激,决心在来世以万死来报,表现了忠诚与感恩之情。
“梦里天衢隘云仗”与“人间雨泪变彤帷”中的意象,交织出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的神圣与现实的悲伤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诗人面对失去的无奈与悲痛。最后两句用“关雎卷耳”与“白首累臣”总结,既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映射出诗人在追忆中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主题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哀悼展开,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敬仰、感激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生死无常的哲理,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国士”指的是什么?
“万死酬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梦里天衢”与“人间雨泪”的对比意在表现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