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一

《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8-09 09:31:21

诗句

葱茜门前路,行穿翠密中。

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9:31:21

原文展示

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一
葱茜门前路,行穿翠密中。
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石经院前的绿意盎然的道路,诗人在这条小路上行走,穿行于苍翠的树林之中。回到堂上时,诗人眺望着岩谷,感受到无尽的深邃意境。

注释

  • 葱茜:形容草木繁盛,绿意盎然。
  • 翠密:形容树木茂密,翠绿的样子。
  • :回、返回。
  • 岩谷:指山石和峡谷,象征自然的深远与宁静。
  • 意无穷:意境无穷,形容景致的深邃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创作丰厚,尤以诗、词、文著称,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苏轼在石经院的闲暇时光。石经院是古代藏经和学习之地,诗人在此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体会到学问的深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石经院前的道路与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首句“葱茜门前路”,通过“葱茜”一词,生动地展现出青翠的植物,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接着“行穿翠密中”,描绘了诗人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中漫步的情景,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悠然。第三句“却来堂上看”,回到堂上,诗人心中又涌起对外界美景的向往与思索。最后一句“岩谷意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深邃意境的赞叹,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细腻,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是其诗歌中非常典型的风格。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葱茜门前路:描写了石经院门前的道路,葱茜形象地反映出满眼的绿意,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2. 行穿翠密中:表达诗人沿着这条道路穿行于密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3. 却来堂上看:诗人回到院子中的堂上,重新审视外面的景致。
  4. 岩谷意无穷:通过岩谷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的深邃和意境的无限,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葱茜”与“翠密”形成鲜明的对比,描绘出生动的景象。同时,诗中“却来”与“岩谷”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反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葱茜:象征生命与活力,代表自然的生长。
  • 翠密:代表了幽静的环境,给人以安宁之感。
  • 岩谷:象征深邃与无限,体现了自然的宏伟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葱茜”指的是什么?

    • A. 绿意盎然的植物
    • B. 干枯的树木
    • C. 蔷薇花
    • D. 荷花
  2. 诗人在诗中回到哪里?

    • A. 山顶
    • B. 堂上
    • C. 河边
    • D. 树下
  3. “岩谷意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感受?

    • A. 厌倦
    • B. 深邃与无限
    • C. 无聊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与思乡之情。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一》与王维的《鹿柴》:
    • 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苏轼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孤独。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幽居春晚 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 夏日十二首 其四 赠道友 塞上曲 自唐安之成都 好事近(十二之二) 春初骤暄一夕梅尽开明日大风花落成积戏作 夏日杂题 山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搬开头的成语 沉迷不悟 见恕 建之底的字 出手得卢 竹字头的字 炉丁 謏闻 飠字旁的字 自始至终 包含缎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考检 请将不如激将 悗夺 千枝万叶 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