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王中甫哀辞

《王中甫哀辞》

时间: 2025-05-02 19:57:27

诗句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槁端以废谢鲲。

子达想无身後念,吾衰不复梦中论。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27

原文展示:

王中甫哀辞
苏轼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槁端以废谢鲲。
子达想无身後念,吾衰不复梦中论。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朋友王中甫的哀悼与怀念。诗中提到生刍(草料)虽不比前人,但仍然有其价值;束槁(柴禾)是为了废弃谢鲲(一个古代名人)。子达(王中甫的字)希望在身后能无所挂念,而我已衰老,不再做梦中讨论这些。已知的毅豹(指勇猛之人)已经死去,而不知荆凡(指平凡之人)又有谁还在。可笑的是东坡(苏轼)年老痴钝,仍记得刻舟求剑的故事。

注释:

  • 生刍:草料,通常用作牲畜的饲料。
  • 束槁:捆绑的柴禾。
  • 谢鲲:古代的人物,可能代表某种理想或追求。
  • 子达:王中甫的字,表示亲密的称呼。
  • 毅豹:比喻勇猛的人。
  • 荆凡:指平凡的人。
  • 东坡:苏轼的别号,取自东坡居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和的表达。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王中甫哀辞》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面对朋友的离世,他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悲伤。这首诗不仅是对王中甫的悼念,也是对生命无常与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王中甫哀辞》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哀悼诗,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和死亡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生刍不独比前人”,不仅表现了对王中甫的追忆,也暗示了对人世间价值的重新思考。生刍虽不如前人,但每一份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接着,诗人用王中甫的字“子达”引出他对后世的思考,强调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吾衰不复梦中论”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孤独。他已不再年轻,梦中的讨论也随之消逝。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并不罕见,但苏轼的表达却更加深邃。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这句不仅是对逝者的感慨,也引发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勇猛者与平凡者的命运皆如浮云,谁又能知晓未来的存亡?最后的“堪笑东坡痴钝老”则展示了诗人自嘲的幽默,尽管年迈,但仍对过往的痕迹耿耿于怀,表露出他对友情的执着与珍视。

整首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我生命的反思,展示了苏轼深邃的人生观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生刍不独比前人:生刍虽然不如前人,但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2. 束槁端以废谢鲲:捆绑的柴禾是为了遗弃谢鲲,暗示对追求理想的无奈。
  3. 子达想无身後念:王中甫希望在死后不再有牵挂。
  4. 吾衰不复梦中论:我已经衰老,梦中再也无法进行讨论。
  5. 已知毅豹为均死:已知的勇猛之人已然死去。
  6. 未识荆凡定孰存:不清楚平凡之人又有谁在生存。
  7. 堪笑东坡痴钝老:可笑的是我东坡老了,依然痴钝。
  8. 区区犹记刻舟痕:仍然记得刻舟求剑的传说,显得执着而又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刍比作生命的价值。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严谨,形成强烈的对比。
  • 自嘲:通过“可笑”一词展现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生刍:象征生命的价值与存在。
  2. 束槁:代表人与理想的关系,理想的追求和放弃。
  3. 毅豹:象征勇猛与力量。
  4. 荆凡:平凡人,象征生命的普通与伟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中甫是苏轼的( ) A. 朋友
    B. 敵人
    C. 师傅
    D. 亲戚

  2. “吾衰不复梦中论”的意思是( ) A. 我已经老了
    B. 我不再讨论梦中的事
    C. 我仍然年轻
    D. 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3. 诗中提到的“刻舟求剑”是( ) A. 一个故事
    B. 一种生活方式
    C. 一种哲学思想
    D. 一种武功

答案:

  1. A
  2. A、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中甫哀辞李白《月下独酌》:两者皆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孤独,但苏轼更注重友情的怀念,李白则更倾向于对自由的追求。

粗略解读:

苏轼的《王中甫哀辞》中,情感深邃,体现了对逝去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自然与酒表达对人生的洒脱与不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出京寄无咎二首 泊楚州锁外六首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其一 夜坐三首 初到都下供职寄黄九 至日有感二首 题倪敦复北轩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一 谢李刚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桂楫兰桡 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八方呼应 生个子 四字头的字 蛾贼 恍然若失 水字旁的字 损坏 歹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大路椎轮 铭刻心骨 未冠 观者如堵 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