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27
王中甫哀辞
苏轼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槁端以废谢鲲。
子达想无身後念,吾衰不复梦中论。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朋友王中甫的哀悼与怀念。诗中提到生刍(草料)虽不比前人,但仍然有其价值;束槁(柴禾)是为了废弃谢鲲(一个古代名人)。子达(王中甫的字)希望在身后能无所挂念,而我已衰老,不再做梦中讨论这些。已知的毅豹(指勇猛之人)已经死去,而不知荆凡(指平凡之人)又有谁还在。可笑的是东坡(苏轼)年老痴钝,仍记得刻舟求剑的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和的表达。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王中甫哀辞》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面对朋友的离世,他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悲伤。这首诗不仅是对王中甫的悼念,也是对生命无常与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王中甫哀辞》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哀悼诗,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和死亡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生刍不独比前人”,不仅表现了对王中甫的追忆,也暗示了对人世间价值的重新思考。生刍虽不如前人,但每一份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接着,诗人用王中甫的字“子达”引出他对后世的思考,强调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吾衰不复梦中论”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孤独。他已不再年轻,梦中的讨论也随之消逝。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并不罕见,但苏轼的表达却更加深邃。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这句不仅是对逝者的感慨,也引发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勇猛者与平凡者的命运皆如浮云,谁又能知晓未来的存亡?最后的“堪笑东坡痴钝老”则展示了诗人自嘲的幽默,尽管年迈,但仍对过往的痕迹耿耿于怀,表露出他对友情的执着与珍视。
整首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我生命的反思,展示了苏轼深邃的人生观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王中甫是苏轼的( )
A. 朋友
B. 敵人
C. 师傅
D. 亲戚
“吾衰不复梦中论”的意思是( )
A. 我已经老了
B. 我不再讨论梦中的事
C. 我仍然年轻
D. 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诗中提到的“刻舟求剑”是( )
A. 一个故事
B. 一种生活方式
C. 一种哲学思想
D. 一种武功
苏轼的《王中甫哀辞》中,情感深邃,体现了对逝去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自然与酒表达对人生的洒脱与不羁,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