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

时间: 2025-04-29 17:40:52

诗句

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余亦窃闻其一二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従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诗前原有苏辙原诗,今删。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但令朱雀长金花,此别还同一转车。

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两咨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0:52

诗词名称: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此处应包含原文内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弟弟苏辙即将分别的感慨。在即将离别时,诗人感受到时间的短暂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尽管分别的日子渐渐临近,心中却充满了不舍和惆怅。但即便如此,诗人仍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重聚,仿佛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阻碍。

注释:

  • 子由:即苏辙,苏轼的弟弟。
  • 南都:指南方的都城,可能是指当时的政治中心。
  • 逍遥堂:诗人所提及的聚会场所,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 朱雀: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 铜狄: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长久的友谊与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影响后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弟弟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兄弟情深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反映了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和不舍。开头部分提到“别期渐近不堪闻”,即使离别在即,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不舍。尤其是“犹胜相逢不相识”,形象地表达了即使再见面,彼此的变化可能会让人感到陌生,反映了时间流逝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诗中对朱雀的渴望和铜狄的提及,象征着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美好愿景,给人以希望。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充分展示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期渐近不堪闻”:离别的日子逐渐逼近,心中充满不忍。
  • “风雨萧萧已断魂”:风雨交加,心中孤寂,感到魂断。
  • “犹胜相逢不相识”:即使再相见,彼此间的距离和变化让人感到陌生。
  • “形容变尽语音存”:外貌虽变,但言语仍在,情感未变。
  • “但令朱雀长金花”:希望未来的重聚如同朱雀般吉祥。
  • “此别还同一转车”:即使分别,未来依然会有再次相见的机会。
  • “五百年间谁复在”:人世无常,五百年后谁还在此?
  • “会看铜狄两咨嗟”:即使重聚,也难免感叹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比作风雨,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离别时的忧愁和不安。
  • 朱雀:象征美好与吉祥的重聚愿望。
  • 铜狄:象征长久的友谊与相聚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雀”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吉祥 C. 伤感
  2. 苏轼与哪位亲人分别? A. 苏辙 B. 苏洵 C. 苏小小
  3. 诗中提到的“铜狄”是谁? A. 古代神话人物 B. 诗人 C. 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苏轼的此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兄弟生活困境的思考,而苏轼则更注重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方法》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月华清 为白葭居士题葭梦图 月华清 湖口阻风雨,闻江声有作 月华清·团扇 月华清 退谷 月华清 白鸥 月华清 题陈其年填词图 月华清 秋砧 月华清 月华清·十七夜月 其五 月华清·十六夜月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援开头的成语 悯谏 熊经鸟申 单耳刀的字 嚼笔 三框儿的字 朽木难雕 穷日落月 一尺水十丈波 顶瓜 羽字旁的字 滔滔不尽 包含蛩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齿字旁的字 朴实无华 臭不可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