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0:25
斋日致语口号旋复阴阳,配五支於六干;诞弥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後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在斋日的时刻,向上天祈求阴阳和谐,五行与六种干支相配。
娲皇得道,成了神仙;金母长生,岁月对她毫无意义。
甲子轮回,正逢三朔之日,岁星运行,已走过两周天。
消除兵戈,渐渐感到腰间没有犊牛的负担;
播种德行,才懂得福气如同田地丰饶。
彤管之上,谁来书写那遥远的重聚?
椒花和椿树,歌颂这一时刻的美好。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婉约细腻。苏轼是一位极具个性和才华的文人,在政治上也有显著成就,但因政见不合多次遭贬。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起伏,他常以诗抒怀。诗中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长生的希冀,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融合了道教的哲理与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阴阳、五行等宇宙观念的理解。开头的“斋日致语”点出修行和祈求的主题,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提到的“娲皇”和“金母”,象征着神秘的力量与不老的追求,表现了苏轼对长生与超脱的向往。
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感受到世事无常,历史的循环(“甲子会逢三朔旦”)则体现了对命运的思考。后半部分提到的“消兵渐觉腰无犊”,显示了他对战争与纷争的厌倦,转而关注内心的修养和德行的种植。最后的“彤管何人书後会”,则引发了对未来可能重聚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旨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同时反映了诗人对长生、和平与内心修养的追求。通过道教的思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测试:
斋日致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追求长生
B. 祭祀与祈愿
C. 战争与和平
D. 诗歌创作
“金母长生不计年”中的“金母”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嫦娥
B. 西王母
C. 观音
D. 伏羲
诗中提到的“消兵”指的是什么?
A. 农业
B. 战争的结束
C. 生活的平淡
D. 思想的解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