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6:13
雨过犹闻隐隐雷。乍凉天气好池台。荷花自在向人开。但恨花无人耐久,此时堪赏莫停杯。人生何事待秋来。
雨后仍能听到隐约的雷声,刚刚转凉的天气使池塘显得格外好看。荷花自在地向人们开放,只是可惜花儿没有人能长久地欣赏。此时正是欣赏的好时光,怎能停下酒杯?人生何必等到秋天再来享受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人生何事待秋来”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理思考。秋天常常象征着成熟和结束,诗人提倡在花开之际及时享受生活的美好。
沈尹默(1883-1971),字尹默,号惕庵,晚号虞山居士,江苏无锡人。沈尹默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翻译家。他的诗风平易而含蓄,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减字木兰花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沈尹默对人生哲理和自然美的思考时期。诗中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的“雨过犹闻隐隐雷”,不仅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也暗示了人生中难免的忧虑与不安。接下来“乍凉天气好池台”,则转向了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氛围,突显了雨后清新的气息,使人心情愉悦。
“荷花自在向人开”描绘了美丽的荷花在这个季节中绽放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然而,接下来的“但恨花无人耐久”,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人与美好事物之间的距离,以及对短暂美好的惋惜。这种情感在“此时堪赏莫停杯”中达到高潮,诗人在此鼓励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尽情享受,切勿因人生的无常而错过当下的快乐。
整首诗以“人生何事待秋来”作为结尾,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这样的情感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倾慕,也传递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倡导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思考,鼓励人们在美好的时光中尽情享受生活。
诗中提到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
诗人对荷花的态度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沈尹默的《减字木兰花 其二》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在酒中寄托了自己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