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22:53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苏轼 〔宋代〕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人问:“何时才能采摘到各类香菇呢?”法事的坛席已经冷清得很久,令人感到凄凉。寒冷的季节,谁能去采摘已经生病的蔬菜呢?落叶的菜畦半边已经荒芜。意外间,老树上出现了黄耳蕈,而老朋友也带来了白芽姜。诗人心中萧然,放下筷子向东南行去,重新进入春天的山林,寻找竹笋和蕨菜的乐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均有极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全才。苏轼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园中得来的黄耳蕈和白芽姜,展现了作者在生活困境中的淡定与从容。诗人在开头询问何时能获得众香,既是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接着,诗人描绘了寒冷季节的荒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沉沦,反而在老树上发现了黄耳菌,似乎象征着在逆境中仍然能找到生机。故人赠予白芽姜,暗示友谊与关怀,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最后,诗人决定放下手中的筷子,东南而去,重新投入春天的怀抱,去寻找自然的美好,体验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景象与生活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尽管身处困境,却依然心系自然的态度,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在逆境中寻求自然的乐趣与生命的希望,展现出一种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老楮”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老树
D. 一种食物
“寒蔬病甲谁能采”中的“寒蔬”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蔬菜
B. 夏天的蔬菜
C. 新鲜的蔬菜
D. 腐烂的蔬菜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与感悟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生活的无奈与叹息
苏轼的《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苏轼更偏向生活中的细节与人际关怀,而王维则专注于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