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8:35
送孔郎中赴陕郊
作者:苏轼 〔宋代〕
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
使君来自古徐州,声振河潼殷关右。
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
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翻动蒲萄酒。
讼庭生草数开樽,过客如云牢闭口。
狂风袭面,黄沙飞扬,西出崤函,脱离了尘世的污垢。
使君从古老的徐州而来,声响震动了河潼和殷关的右岸。
十里长亭传来鼓声和号角,一川的秀美风光映衬着花柳。
北望飞阁,黄河水流滚滚而下,南面青山如岘山高耸。
东风吹开了美丽的山谷,清水翻动着葡萄美酒。
诉讼的庭院生满了杂草,过客如云,却都闭口不言。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种形式,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
《送孔郎中赴陕郊》是苏轼在送别友人孔郎中赴陕郊时所作。此时正值政治动荡,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出行的祝福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以送别的主题为主线,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开篇的“惊风击面黄沙走”直接引入了诗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气氛,仿佛诗人和友人正身处于狂风怒号的环境中,象征着即将踏上新的旅程。
“西出崤函脱尘垢”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出行的祝福,象征着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往更为广阔的天地。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长亭的鼓角声、秀丽的山川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美好。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美感。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过客的沉思,表达了人生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寓意深刻。整首诗在送别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与祝福
b. 战争与和平
c. 自然与人生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离别与旅途
c. 友情
答案:b
“过客如云”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送孔郎中赴陕郊》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围绕送别展开,但苏轼更注重自然风光的描绘与社会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友情的深厚和离别时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