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滕县李奉议

《寄滕县李奉议》

时间: 2025-04-27 00:57:01

诗句

滕大夫伯阳父孙,烹小鲜治大国原。

一得何用五千言,弛灾决狱人不冤。

盛气走讼畏讨论,终岁敛吏不到门。

子弟无赖皆西奔,外吏畏惧过乃尊。

踵门父老如云屯,拊髀跳踉走儿孙。

绛幡翠节歌呗喧,画盆戴顶烟如焚。

绣褾彩轴箱帕繁,曲躬叉手前致言。

畜眼未见耳不闻,暮年何以答此恩,请诵华严寿我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57:01

原文展示:

滕大夫伯阳父孙,
烹小鲜治大国原。
一得何用五千言,
弛灾决狱人不冤。
盛气走讼畏讨论,
终岁敛吏不到门。
子弟无赖皆西奔,
外吏畏惧过乃尊。
踵门父老如云屯,
拊髀跳踉走儿孙。
绛幡翠节歌呗喧,
画盆戴顶烟如焚。
绣褾彩轴箱帕繁,
曲躬叉手前致言。
畜眼未见耳不闻,
暮年何以答此恩,
请诵华严寿我君。

白话文翻译:

滕大夫伯阳的父亲和孙子,
用小鱼做道菜治理大国。
一句话有什么用,五千言又如何?
只要能解除灾难,判决公正,百姓就不冤屈。
他们盛气凌人,走上法庭却畏惧讨论,
整年整月都在收取贿赂,官吏不敢到门前。
子弟们无所事事,都向西方奔去,
外地官吏畏惧他们,反而尊敬他们。
踵门的父老如云聚集,
抚着大腿,跳着舞,呼喊着儿孙。
绛色和翠色的节日歌声嘹亮,
画盆上冒着烟雾,仿佛在燃烧。
绣花的帕子、彩色的轴子,繁多而华丽,
弯腰叉手,在前面致意。
我眼未见,耳未闻,
暮年时如何来报答这份恩典,
请你诵读《华严经》为我祈寿。

注释:

  • 滕大夫:指滕县的官员,伯阳是他的一支祖先。
  • 烹小鲜:用小鱼做菜,暗指小事。
  • 五千言:指冗长的言辞,意指空洞的议论。
  • 弛灾决狱:解除灾难,公正审判,强调对百姓的关心。
  • 盛气走讼:形容官员的傲慢与权力。
  • 子弟无赖皆西奔:指年轻人无所事事,流亡外地。
  • 踵门父老如云屯:形容前来拜访的人很多,气氛热烈。
  • 华严:指《华严经》,佛教经典,意在祈福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允明,号节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清新自然,重视修辞与意象的表现,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官场腐败与百姓困苦的现实。诗人通过对滕县官员的描写,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底层民众的关心。

诗歌鉴赏:

《寄滕县李奉议》是一首充满讽刺与批判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官员的无能。开头几句通过滕大夫的比喻,指出治理国家不能仅靠空话,而应注重实效。诗中对官吏的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他们对百姓的冷漠与剥削,也反映了民众对官吏的失望与无奈。

诗的中段通过“子弟无赖皆西奔”等句子,描绘了年轻人对家乡的失望,选择离开,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而最后几句则转向了一种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问如何回报社会的恩情,并以《华严经》作结,传达出一种对精神寄托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滕大夫伯阳父孙:引入人物,强调与权力的关系。
  • 烹小鲜治大国原:讽刺那些只重视小事的官员。
  • 一得何用五千言:质疑空洞的言辞。
  • 弛灾决狱人不冤:强调审判公正的重要性。
  • 盛气走讼畏讨论:形容官员的傲慢与对质疑的恐惧。
  • 终岁敛吏不到门:描绘贪腐的官场现状。
  • 子弟无赖皆西奔:表现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
  • 外吏畏惧过乃尊:反映外地官员的畏惧心理。
  • 踵门父老如云屯:表现乡亲们的团结与热情。
  • 拊髀跳踉走儿孙:展现老人的快乐与对后辈的期待。
  • 绛幡翠节歌呗喧:描绘节日的欢乐氛围。
  • 画盆戴顶烟如焚:形象描绘生活的繁华。
  • 绣褾彩轴箱帕繁:展现生活的奢华。
  • 曲躬叉手前致言:礼貌的交流。
  • 畜眼未见耳不闻: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暮年何以答此恩:自问如何回报社会。
  • 请诵华严寿我君:以佛教经典表达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官员与百姓的生活,反映出社会的矛盾。
  • 比喻:如“烹小鲜”比喻治理小事,暗含对官员无能的讽刺。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揭示了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理想治理的渴望,同时也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对民众命运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滕大夫:权力与腐败的象征。
  • 小鲜:小事与表面的浮华。
  • 西奔:逃避与无奈。
  • 华严:精神寄托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滕大夫”指的是谁?

    • A. 一个普通百姓
    • B. 官员
    • C. 诗人自己
    • D. 外地官吏
  2. “子弟无赖皆西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家乡的失望
    • C. 对官员的尊敬
    • D. 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3. 诗的最后一行提到“华严”,它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精神寄托
    • C. 社会责任
    • D. 官场黑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百姓苦难,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揭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辛酸与无奈。

诗词对比:

  • 陈师道《寄滕县李奉议》 vs 杜甫《春望》: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杜甫更为直接而悲怆,陈师道则通过讽刺与描写展现对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西湖旧梦 其八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四 玉楼春(赋双头牡丹) 青城山 贾魏公府 浮丘道人招魂歌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汉州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九十七 封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尸事 而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拜客 轰隐 屋诛 嚼腭搥床 以类相从 以义为利 薄赋轻徭 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沽激虚名 瓜字旁的字 包含孱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赫兹 包含谊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