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5:49
寂寞浔阳白司马,
青袗掩骭官僚下。
献纳亲会批逆鳞,
忽以谗言弃于野。
当时藩镇在谋逆,
谋以如公不易得。
欲济时难须异才,
琐尾小人有何益。
谠言不用时事危,
忠臣志士最堪悲。
一曲琵琶泪如把,
况是秋风送别时。
是非公论日纷纷,
不在朝廷在野人。
他日江州茅屋底,
年年伏腊赛鸡豚。
这首诗写了在浔阳的寂寞情景,白司马在此地感到孤独。青袗遮掩了官僚的细腿,献纳和亲会批评那些逆臣,结果却因谗言被抛弃。那时的藩镇正在谋划叛乱,像他这样的忠臣实在难得。想要改变时局,必须依赖不同才能的人,琐屑的小人又有什么用处呢?当谠言被忽视时,时局变得危险,忠臣和志士的悲哀最为深重。一曲琵琶伴着泪水,尤其是秋风送别之际。是非之言在日常中纷纷扰扰,不在朝廷之中,而在于野人之间。将来在江州的茅屋底下,年年都要在腊月里赛鸡和豚。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才情和风流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作品兼具文采和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明代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忠臣的悲哀与对谗言的痛恨,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浔阳送别图》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送别场景,传达了诗人对忠臣志士遭受不公的深切同情和对时局的无奈。开篇以“寂寞”二字引入,直接表达了白司马在浔阳的孤独之感。同时,诗中提到的“青袗掩骭”暗示了官员的伪善,表面上衣着光鲜,内心却充满了阴暗。随后,诗人通过“谗言弃于野”的描述,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和对忠诚的迫害。
此外,“欲济时难须异才”一句,强调了在政治动荡的时刻,真正有才能的人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而小人则无济于事。诗人通过琵琶声和泪水,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悲伤情绪,尤其是在秋风萧瑟的背景下,显得愈发沉重。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忠臣的悲哀和政治环境的批判,表达了对不公正现象的愤慨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希望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引起世人的关注,唤醒人们对真理和忠诚的追求。
诗中“谗言弃于野”指的是什么?
A. 忠臣被抛弃
B. 小人得志
C. 权贵受损
“欲济时难须异才”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小人有用
B. 需要杰出的人才
C. 忠臣不重要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