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池阳道中)

《望江南(池阳道中)》

时间: 2025-04-30 20:35:28

诗句

归去客,迂骑过江乡。

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

一望楚天长。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

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

杳杳下残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5:28

原文展示:

归去客,迂骑过江乡。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一望楚天长。春信早,山路野梅香。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杳杳下残阳。

白话文翻译:

归途的旅人,骑着马绕道经过江边的乡村。茅屋小店的鸡鸣声在寒冷的月光下回荡,木板桥上清晨的人迹被霜凝结。一眼望去,楚地的天空显得格外辽阔。春天的消息来得早,山路上野梅花散发着香气。水边酒家的招牌在斜阳下飘扬,树林外的渔船静静地敲打着船板。太阳渐渐沉下,天色变得幽暗。

注释:

  • 迂骑:绕道骑马。
  • 江乡:江边的乡村。
  • 寒逗月:寒冷的月光下。
  • 晓凝霜:清晨的霜凝结。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春信:春天的消息。
  • 野梅香:野生的梅花香气。
  • 酒帘:酒家的招牌。
  • 斜扬日:斜阳下飘扬。
  • 渔艇:渔船。
  • 鸣榔:敲打船板的声音。
  • 杳杳:幽暗的样子。
  • 残阳:夕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曾多次上书反对和议,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抗金派人物。李纲的诗词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沉郁顿挫,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望江南(池阳道中)》是李纲在南宋初年,因政治斗争被贬至池阳(今安徽池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归途旅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的清晨图景。诗中通过“茅店鸡声”、“板桥人迹”等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诗人运用“寒逗月”、“晓凝霜”等词语,巧妙地传达了清晨的寒冷和宁静。后半部分则通过“野梅香”、“酒帘斜扬”、“渔艇静鸣”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乡村的生活场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去客,迂骑过江乡。——诗人以归途旅人的身份,骑马绕道经过江边的乡村。
  2. 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茅屋小店的鸡鸣声在寒冷的月光下回荡,木板桥上清晨的人迹被霜凝结。
  3. 一望楚天长。——一眼望去,楚地的天空显得格外辽阔。
  4.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春天的消息来得早,山路上野梅花散发着香气。
  5. 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水边酒家的招牌在斜阳下飘扬,树林外的渔船静静地敲打着船板。
  6. 杳杳下残阳。——太阳渐渐沉下,天色变得幽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鸡声寒逗月”,将鸡鸣声拟人化,赋予其寒冷和逗留的动作。
  • 对仗:如“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如“一望楚天长”,用“长”形容天空的辽阔,形成视觉上的比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乡村清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意象分析:

  • 茅店鸡声:象征乡村的宁静和清晨的开始。
  • 板桥人迹:象征旅人的孤独和清晨的寒冷。
  • 楚天长:象征天空的辽阔和诗人的心境。
  • 野梅香:象征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生机。
  • 酒帘斜扬:象征乡村的生活和宁静的氛围。
  • 渔艇静鸣:象征渔民的生活和清晨的宁静。
  • 杳杳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茅店鸡声寒逗月”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夜晚的乡村 B. 清晨的乡村 C. 黄昏的乡村 答案:B

  2.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中的“春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消息 B. 春天的使者 C. 春天的花朵 答案:A

  3. 诗中的“楚天长”指的是什么? A. 楚地的天空 B. 楚地的山脉 C. 楚地的河流 答案:A

  4. “映水酒帘斜扬日”中的“酒帘”指的是什么? A. 酒家的招牌 B. 酒家的窗户 C. 酒家的门帘 答案:A

  5. “杳杳下残阳”中的“杳杳”形容的是什么? A. 天空的辽阔 B. 时间的流逝 C. 天色的幽暗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宁静的乡村生活,与李纲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李纲的《望江南(池阳道中)》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局的忧虑,但李纲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纲的诗词,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李纲诗集》:收录了李纲的全部诗词,是研究李纲诗词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李纲的诗词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江楼眺望二首 其一 九日山送客次赵循州韵 九日豁蒙楼登高分得日字仍次前均视纕蘅 九日一草亭时将与天章别感赋十六韵共用日字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 九日僧虚堂寄诗次答 九日庭菊未开桃花反盛放异而索句得七绝四章但取协韵不分次第也 其二 九日山园小宴取五柳公采菊东篱下为韵赋诗侑觞 其二 九日登玄览台留客赏菊梦中作 九日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士字旁的字 外合里差 青鸟传音 泼天大祸 衬背 户字头的字 螽斯振羽 矛字旁的字 只影单形 雍荣雅步 钝结尾的成语 絶传 漂洒 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芳年华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