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3:52
金缕曲 挽邻姬
作者: 熊琏 〔清代〕
半面娇还隐。
记相逢罗袖笼香,玉钗拖鬓。
年少风光空自爱,一霎虚花泡影。
端的为红颜薄命。
倩女惊从何处去,夜沉沉泉路谁相引。
也应是,步难稳。
灵幡挂壁斜阳瞑。
风吹来法鼓金铙,凄凉相应。
寂寂朱门归也未,可记黄梁旧境。
怕画上丹青难认。
泪点经声残月里,掩流苏绣帐香飘冷。
谁唤得,梦魂醒。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娇美与命运的无奈。词的开头提到她的美丽半隐于帷幕之中,令人难忘的是她那带香的罗袖和拖鬓的玉钗。年轻时光虽令人自恋,但转瞬即逝,犹如虚幻的花与泡影。真正的原因在于美丽的女子命运薄弱。倩女的灵魂究竟从何处去,夜色沉沉,谁能陪伴她走过泉路?或许她的步伐已然不稳,灵幡悬挂在墙壁上,斜阳渐沉。风中传来法鼓和金铙的声音,凄凉相应。朱门之内,归来的人尚未到达,是否记得那梦中的黄梁旧境?画中的丹青难以辨认。泪水在残月的映照下,流苏帐内香气冷淡,谁能唤醒这迷失的梦魂?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对美丽女子的同情与惋惜。词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爱情的思考。
这首《金缕曲 挽邻姬》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叹息,展现了一个年轻女子的美丽与命运的无常。开头的“半面娇还隐”便引人入胜,诗人以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女子美貌的珍惜和对其命运的同情。整首词情感细腻,运用多种意象,如“罗袖”、“玉钗”等,展现出女子的风华。
其中“年少风光空自爱,一霎虚花泡影”体现了青春的短暂与虚幻,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而“倩女惊从何处去,夜沉沉泉路谁相引”则更为深刻,表达了对失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词中多次提到的“泪点”、“残月”等意象,渗透着寂寥与哀愁,展现出词人对命运的感慨。
整首词不仅是对邻姬的挽歌,更是对美丽与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令人在感怀之余,感受到一丝清冷和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惋惜,透过对青春短暂、爱情失落的感叹,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年少风光空自爱”意指什么?
词中提到的“泪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