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4:04
巩城东庄道中作
作者:储光羲 〔唐代〕
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
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
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
城上东风起,河边早雁飞。
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阴留故雪。
幸逢耆耋话,馀待亲邻别。
总辔出丛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
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在北陵,寒鸟飞散,西山上照耀着初升的太阳。晋阳的美丽景致让我迟疑,像野人一样徘徊在室外。南轩小路上,草丛间我慢慢走出,之后又从林中出来。路途朦胧而温暖,狭窄的小路让我归家迟缓。蜉蝣偶尔遮住月光,枳棘树又把衣服划伤。城头上东风吹起,河边早雁已经飞起。夏王的年纪已经是冬令,殷人也认为现在是正月。在海角新云飞渡,山阴依旧留着旧雪。幸好碰上年长者闲聊,剩下的事情再和邻居告别。总是牵着马走出丛林,停下马鞍登上高地。春水荡漾,伏击的敌人也在窥探。未能遵循平坦的道路,徒然说信心已经薄弱。
作者介绍:储光羲,字公度,唐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其与人情的关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途中,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巩城东庄道中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意象极具生动性,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即以北陵的寒鸟和西山的初日引入,展现出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晋阳的美丽景象及野人室的徘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在温暖的春日中,隐含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尤其是最后几句,通过与年长者的交谈,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以及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围绕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蜉蝣”象征什么?
A. 长寿
B. 短暂的生命
C. 春天的到来
D. 季节的变化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战争
B. 自然与人生
C. 爱情
D. 友谊
“南轩草间去”中的“南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方
C. 一种感觉
D. 一条小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