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6:19
赴冯翊作
作者:储光羲 〔唐代〕
本自江海人,且无寥廓志。
大明耀天宇,霭霭风雨被。
迢递别荆吴,飘飖涉沂泗。
广川俟舟楫,峻坂伤骐骥。
蹭蹬失归道,崎岖从下位。
西出太华阴,北走少梁地。
葱茏墟落色,泱漭关河气。
耻从侠烈游,甘为刀笔吏。
宝剑茱萸匣,岂忘知音贵。
大道且泛然,沉浮未云异。
这首诗的作者本是江海之人,心中并无远大的志向。大明的光辉照耀着天空,朦胧的风雨笼罩着四周。远道而来,离开了荆州和吴地,漂荡着经过沂水和泗水。宽广的水面等待舟船,陡峭的山坡让骏马受伤。迷失了归路,崎岖的道路让我从低处走去。西出太华的阴影,北上少梁的地方。葱茏的村落色彩,广阔的河流气息。耻于追求侠义之路,甘愿做个文书官吏。宝剑和茱萸放在匣子里,岂能忘记知音的珍贵。大道仍然在广阔的水面上沉浮,变化未必有多么不同。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的志向与生活感悟,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储光羲赴冯翊的途中,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选择。他身处变迁中的时代,面对名士与平庸的抉择,内心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赴冯翊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自述身世,表明自己并无远大的志向,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接着,诗人描绘了行旅的艰辛与美丽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侠义之游的耻辱感,以及对平庸官职的甘愿,传达出一种无奈的选择与对知音的珍视。最后几句以“大道且泛然”结束,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淡然态度,使整首诗在深邃的思考中又有了一种开阔的视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耻从侠烈游,甘为刀笔吏”,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选择。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妥协,最终在对知音的珍视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诗词测试:
诗人对自己志向的态度是?
A. 渴望光辉
B. 平淡无奇
C. 追求侠义
诗中提到的“刀笔吏”代表了什么?
A. 高尚的职业
B. 平庸的文官
C. 英勇的侠士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意思是?
A. 人生的变化无常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知音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