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2: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2:17:06
题辨觉精舍
储光羲 〔唐代〕
朝随秋云阴,乃至青松林。
花阁空中远,方池岩下深。
竹风乱天语,溪响成龙吟。
试问真君子,游山非世心。
清晨的阳光透过秋天的云层,照耀在青松林间。
花阁高高在上,似乎遥不可及;方池则深藏在岩石之下。
竹林的风声打乱了天际的低语,溪水的声音宛如龙的吟唱。
我想请问真正的君子,游览山水难道不是为了超脱世俗的心吗?
“真君子”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高尚的人,常与儒家思想联系在一起。游山玩水被视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方式。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提及了道教与儒家的思想,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作者介绍:储光羲(约740-805年),唐代诗人,字逢辰,号静庵。储光羲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著称,常与人游览山水,留下不少佳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游山水来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题辨觉精舍》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秋云与青松林的结合,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接下来的“花阁空中远,方池岩下深”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空间的层次感,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
在描写自然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竹风乱天语”和“溪响成龙吟”的比喻,使得自然的声音生动而富有诗意。竹风的声音打乱了天上的低语,溪水的流动如同龙的吟唱,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隐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最后两句“试问真君子,游山非世心”则将诗的主题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游山玩水的真正意义,强调了心灵的追求与超越世俗的价值。这不仅是对游山者的拷问,也是对自身心灵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邃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强调在游山玩水中超越世俗,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测试:
诗中的“朝随秋云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晨光明媚
B. 清晨阴云
C. 雨后晴天
“试问真君子,游山非世心”中“世心”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追求
B. 内心的安宁
C.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竹风乱天语”是用来形容什么?
A. 人声喧哗
B. 自然的声音
C. 风的速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