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朱庆馀闲居四首 其一

《题朱庆馀闲居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9 00:21:40

诗句

潇洒藏脩处,琴书与画图。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0:21:40

原文展示

潇洒藏脩处,琴书与画图。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雅致的隐居环境,诗人闲适地生活在琴棋书画之中。远离世俗的喧嚣,门外是平凡的人们,眼前没有俗世的纷扰。窗前的竹子清秀挺拔,水边的蒲草青翠欲滴。修道之人能够享受这种宁静,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清淡而枯寂。

注释

  • 潇洒:指潇洒自在,形容生活的悠闲。
  • 藏脩处:隐居的地方。
  • 白丁:指普通人,平民百姓。
  • 楚楚:形容竹子清晰可见,生机勃勃。
  • 临轩:窗前。
  • 道人:指修道之人,追求清静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时代。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可能在某个宁静的环境中写下这首诗,抒发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诗的开头“潇洒藏脩处”便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仿佛诗人正在享受着琴书画图的乐趣,生活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意象描写,竹子和蒲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清新。最后一句“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则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只有追求内心宁静的修道者,才能真正享受这种清淡的生活。这首诗既有自然的描写,又具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潇洒藏脩处:描绘了一个清雅的隐居之所,展现出诗人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 琴书与画图:表达了诗人对文艺生活的热爱,强调内心的充实和丰富。
    •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强调与世俗的隔离,表现出对平凡生活的厌倦。
    •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清新和生机。
    •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揭示出追求宁静的道理,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白丁”和“俗子”与“道人”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同时,意象丰富,如“竹”和“蒲”,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新。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与清雅,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
  • :象征生命力旺盛,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琴书:象征文化与艺术,代表诗人内心的丰富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丁”指的是: A. 修道者
    B. 普通人
    C. 文人
    D. 富豪

  2. 诗中描绘的隐居环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喧闹
    B. 宁静
    C. 复杂
    D. 贫乏

  3. 诗人认为谁能享受宁静的生活? A. 俗子
    B. 白丁
    C. 道人
    D. 文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但更强调自然景色与心境的和谐,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领悟。
  • 李白《独坐敬亭山》:同样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然而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题板桥杂记 临江仙 偶成 临江仙 和何白兄韵 临江仙(咏熟水话别) 临江仙 题杜诗庭双壶书屋图 临江仙(宴向守簇) 临江仙·犹记词三十首之八,戊子秋作于般阳 其八 临江仙 临江仙 春日过访友人村居值其往郡城题词壁间而去 友人城居为余比邻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结尾的成语 鉴毛辨色 女字旁的字 散马休牛 小题大作 忠公 隶字旁的字 包含劬的词语有哪些 地棘天荆 相藉 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祸福相倚 鬼字旁的字 讥摘 包含身的成语 泥古守旧 香字旁的字 斗筲穿窬 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