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2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5:32
挽黄承事三首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不用籯金侈厚藏,无烦农囿富耕桑。
一经父子韦编训,余庆阶庭玉树芳。
道义固堪绵有后,功名浑把付诸郎。
他年窦桂诜诜报,当信於今种德香。
这首诗表达了对黄承事的挽歌,蕴含着对其为人和理想的感慨。诗人指出,不必积累金银财宝,也不需要忧虑农田的富饶与否。父子之间的教导和传承是最为重要的,正如古人所说的韦编三绝,只有这样,才能在后世留下美好的名声和德行。义理能够绵延不绝,功名则应当寄托于儿子身上。未来若有回报,必定是因今时所播下的德行之花。
廖行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咏志为主,常常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挽黄承事三首》是廖行之为悼念黄承事而作,反映了对友人的追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宋代,社会动荡与士人理想的冲突,使得许多诗人开始关注道义与传承。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展现了人生态度与价值观。诗人从不追求物质的富有入手,强调了教育与德行的重要性。在“父子韦编训”中,诗人提到的韦编象征着知识的传承,表明教育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诗中潜藏着对黄承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的结构紧凑,每句都蕴含哲理,利用对比手法加深了主题的深度。前半部分讲述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后半部分则展望未来的德行与回报,形成了时间上的呼应。全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后世的期许,构成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例如,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轻重关系,突出了教育与德行的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与道德的重要性,倡导以德行为重,而非追求物质的富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载了物质与精神的对比,也传递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韦编”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教育 C. 农田
答案: B
诗人的态度是对财富的追求还是对德行的重视?
A. 财富 B. 德行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他年窦桂诜诜报”意指什么?
A. 未来的回报 B. 现在的努力
答案: A
对比《静夜思》的思乡情怀与《挽黄承事三首》的教育传承,前者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强调道义与未来的希望,展示了不同的诗歌主题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