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2:14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
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天空,照耀着千里道路。震泽(地名)是一片水域,所占的面积已经超过了两倍。娑罗山就是岘山,谬误地说它的形状代表了大地。这里是东吴地区,山水古老而美丽。这里有一个皎洁的人,身穿琼衣,手持玉制的食物。他的地位如同仙长,与千年之前的学问相对。独处的人有着幽静的操守,遥远的愿望希望能招引同类。金色的飘带在秋天的威势下,迅速追逐着云帆。早晨乘风驾驭车马,傍晚又让光影随风飘动。云雾迷蒙,被风驱赶,蟾蜍的刀锋锐利。高高的月宫,难道不是仰望星辰的气息?兴盛中有深险,理智中有伪装。纷扰的世俗让人疲惫,坦然忘却则容易。浩浩荡荡要去远行,感到迫切需要有人相伴。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襟甫,晚号涧翁,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强调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这首诗作于米芾游览岘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米芾的《和林公岘山之作》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皎洁的月亮和美丽的山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皎皎中天月”引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团团径千里”则展现出月光照耀的广阔天地。之后,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东吴地区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强调了山水的古典美。
诗中“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话和独处的描写,米芾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秋风与月宫的描绘,给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出米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繁杂的思考与反省,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震泽”指的是?
A. 一种水鸟
B. 地名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皎皎中天月”中的“皎皎”意为?
A. 明亮
B. 阴暗
C. 动荡
D. 幽静
米芾的诗歌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热情
B. 孤独与向往
C. 忧伤
D. 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