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0:29
巨源学从横,世事夙讨论。
著书十万字,辩如白波翻。
谏垣适多事,忧心生病根。
立谈信无补,闭口出国门。
弃置卧江海,闵嘿宁复言。
朝行共长叹,逐客继二孙。
南方固乡党,谪官侣鹤猿。
风俗未宁静,朋党争排跟。
引去良自得,浊清在澄源。
往者未可招,冠盖方骏奔。
巨源(指作者孙巨源)的学问仿佛横溢,世事早已讨论过。
他著书十万字,辩论时如同白波翻滚。
在谏言的场所多有事情,忧愁的心情形成病根。
立场的讨论并无实质帮助,闭口不言出国门去。
弃置身心于江海之间,叹息不知再说何言。
早晨出门共长叹,逐客的日子接连如二孙。
南方本是我的乡党,谪官的同伴如鹤和猿。
风俗尚未宁静,朋党之间相争排挤。
随意引走自有其得,浊水清流在澄源。
过去的事情未可招回,名士如冠盖般纷纷奔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晚翠,北宋著名词人、散文家,与其兄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门四学士”。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反映了个人的理想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政治失意的感慨及对同侪的思念。诗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往昔的怀念。
苏辙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话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他对人生和政治的思考。他开篇便以“巨源学从横”来称赞孙巨源的才华,表明了对同伴的尊重与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辙则借助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写出了他对政治的无奈和忧虑。整首诗从个人情感出发,反映了当时政治风波与士人心态的复杂,尤其对“朋党争排”的批判,显示了他对当时风气的不满。
此外,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如“卧江海”,不仅映射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之志,也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结尾部分提到的“往者未可招,冠盖方骏奔”,是对往日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强烈的历史感让整首诗更加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同伴的思念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巨源学从横”中的“巨源”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朋党争排”主要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比较,能看出宋代诗人们在面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局势时的共同心态,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