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9:32
茶花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黄蘖春芽大麦粗,
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
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
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
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
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
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
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
踏遍牛羊未改香。
茶花二首
春天的黄蘖芽比大麦还粗,
在山崖和沟谷中采摘无所不有。
我曾怀疑残留的树枝在阳光下是否已经枯竭,
但仍然有隐秘的花朵,在霰雪初降之际绽放。
清香四溢的崖边菊花淡雅,
依依不舍的秀色如同山岭上的梅花。
经过漫长的冬天结出的种子仍然可以种植,
在这片荒野中,我试着去锄地。
细细品味花蕊的滋味依然悠长,
新芽在叶片间悄然隐藏。
稍微经过腊月的雪侵袭,显得瘦弱,
但春雷一响,土地便开始疯狂生长。
在空山中盛开的花朵无人能比,
明年最先被炊烟烹煮的,正是它们。
虽然枝叶枯萎、坚硬,但天真的气息依旧在,
即使牛羊踏过,也未曾改变它的芳香。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王安石的朋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花卉,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苏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苏辙的《茶花二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通过对茶花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美丽。开头部分以黄蘖春芽为引子,强调了春天的繁茂与生机,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诗中对比了冬季的萧条与春天的盎然,强调了生命的循环与复苏。
此外,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清香”、“秀色”等,充满诗意,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生活的热爱。细嚼花须的描写,更是将味觉与视觉结合,增加了诗的层次感。整首诗通过四季的更迭,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坚韧。苏辙用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春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歌的中心思想强调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蘖”指代什么?
诗中“细嚼花须”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腊雪”是指哪个季节的雪?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