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6:26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
作者: 苏辙 〔宋代〕
走马红尘合,开怀野寺存。
南山抱村转,渭水带沙浑。
亭峻朱栏绕,堂虚白佛尊。
烦襟喜修竹,倦马乐芳荪。
白叠毛柔随手,清泉满照盆。
尘颜洗濯净,髀肉再三扪。
馈食青蔬软,流匙细粟翻。
老僧勿施敬,对客说山门。
走马穿过红尘,心情开怀于这野外的寺庙。
南山环绕着村庄,渭水浑浊带着沙子流淌。
亭子高耸朱栏环绕,堂内空旷白佛端坐。
烦恼的心情因修竹而喜悦,倦怠的马儿乐于芳草。
白色的毛柔软得随手可抚,清泉满盆清澈可见。
尘世的面容洗净了,肉身的疲惫再三摸索。
食物是鲜嫩的青菜,舀起细米粒翻动。
老僧不必施予敬意,面对客人只说山门。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与苏轼并称“苏兄弟”,以其诗词、散文和书法闻名。在文学上,他继承了北宋的豪放风格,同时融入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写于苏辙游览青峰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此诗是在与友人游览中即兴所作,反映了他在庙宇的宁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愉悦与内心的平静。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哲思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乡间寺庙的宁静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红尘的超然态度。开篇的“走马红尘合”,即以动入静,表现出诗人从喧嚣的世俗中走出,来到静谧的寺庙,内心的愉悦油然而生。
诗的意象丰富,通过“南山抱村转”和“渭水带沙浑”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亭子高耸,朱栏环绕,白佛端坐,这些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与安宁,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之地。
“烦襟喜修竹,倦马乐芳荪”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修竹的清新与芳草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恰好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相呼应。最后几句“尘颜洗濯净,髀肉再三扪”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获得的心灵洗净和对身心的审视,体现了他对健康、简朴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感共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平和的渴望。通过描绘自然与寺庙的美景,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一个理想的、超然的生活状态。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山”主要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尘颜洗濯净”表达了对____的追求。
答案:内心的净化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倦马乐芳荪”意在表达疲惫之马在草地上感到愉悦。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