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4:09
月池悬溜落苍洼,
岩窦分居可百家。
不羡碧澜秋色好,
倚天惊绝赤城霞。
月光照耀着池水,清澈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落到青灰色的洼地;岩石的洞窟分布在各处,可以容纳百家人居住。我不羡慕那碧蓝的水面在秋天的美丽景色,只愿靠在高天之上,欣赏那令人惊叹的赤城霞光。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月池”、“赤城霞”均为自然景象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赤城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山城,象征着高远与壮丽。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子玉,号惟直,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秀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王恽的作品常反映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诗人游历于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元代社会动荡,王恽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游百家岩杂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月池的宁静与水流的悬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紧接着,岩窦的描写让人联想到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似乎在说这些岩洞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生活的栖息之所。
“不羡碧澜秋色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淡然态度,似乎他已超越了对秋色的羡慕,潜藏着一种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最后以“倚天惊绝赤城霞”收尾,诗人向往高远的境界,似乎在用一种超然的姿态俯瞰世间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融合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体现了追求心灵自由与高远境界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月池”的意象主要表现了哪种情感?
A. 宁静
B. 喧闹
C. 悲伤
“不羡碧澜秋色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羡慕
B. 超然
C. 失望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人类的批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