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4:17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
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
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
三十年前我走过这条路,如今孤舟再度往返。
周围是新结识的亲友,抬头望去却是旧日的家乡。
往事已去只留下流水,人已不再只见高山。
泪水浸湿了衣襟,愁苦使我的鬓发变白,今天两者都已斑白。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平易近人著称,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常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汴河路有感》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往事的追忆与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与家人朋友重聚,感慨时间流逝、人事如梦,体现出对故乡和旧日生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开篇“孤舟重往还”,通过孤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怀旧的情感。诗人回到三十年前走过的路,仿佛时间在一瞬间回到了过去,但周围的环境却已完全改变。接下来的“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则暗示着诗人虽有新的人际关系,但依然无法忘怀故乡的牵挂。
“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在诗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往事如流水般逝去,而人却因经历而变化,诗人只能在高山的视野中追忆过去。最后两句“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通过泪水与愁苦的描写,突显了人生的沧桑与无奈,诗人对自己变老的感慨溢于言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
诗人回到三十年前的路,感受到的是什么?
诗中“人非但见山”意指什么?
“啼襟与愁鬓”中的“啼”指的是什么?
与白居易的《汴河路有感》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白和奔放,而白居易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复杂,二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