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43
原文展示:
束马归耕下噀田,壶中静养自然天。
不言周鼎三缄口,新筑陶庐一息肩。
只有高吟消永昼,能捐俗虑足延年。
昔贤斗酒堂边住,亦号遗民亦散仙。
白话文翻译:
将马束缚归来耕作,低头静心耕种田地,壶中酿酒静养自然的天意。
不谈周朝的鼎器,三缄其口,安静地守护;新建的陶屋,肩负着一息的宁静。
只有高声吟唱才能消磨漫长的白昼,能够抛弃世俗的烦恼,延长生命的年华。
昔日的贤者在酒桌旁居住,也被称为遗民与散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恩浩(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隐居生活。其诗风恬淡、清新,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恩浩七十寿辰之际,借用自作韵,表达了对自然、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长寿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质朴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开篇“束马归耕下噀田”,表现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象征着一种宁静和自给自足的理想生活。接下来的“壶中静养自然天”则将自然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诗人不愿谈论权贵的周鼎,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新筑的陶庐代表了他对清幽居所的向往,能够在此享受一份心灵的安宁。接着,诗人提到“高吟消永昼”,通过吟唱来消磨时间,抛却世俗的烦恼,体现出他对艺术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最后,提到昔日的贤者与散仙,既是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暗示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连结。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的光辉与人文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追求长寿与内心宁静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束马归耕”中的“束马”指什么?
诗中提到“高吟消永昼”,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消磨时间?
“昔贤斗酒堂边住”中所指的“昔贤”是指?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