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相和歌辞。董逃行

《相和歌辞。董逃行》

时间: 2025-04-26 15:33:05

诗句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剜剜深脐脂焰焰,

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长安城中贼毛起。

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

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

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5

原文展示:

《相和歌辞·董逃行》 (元稹 著)

董逃董逃董卓逃, 揩铿戈甲声劳嘈。 剜剜深脐脂焰焰, 人皆数叹曰,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 长安城中贼毛起。 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 刘虞不敢作天子, 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 胜负翻环相枕倚。 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 欲学裁缝须准拟。

白话文翻译:

董卓逃跑了,逃得飞快,戈甲碰撞声令人劳累而嘈杂。刺剜伤口的火焰在燃烧,人们都叹息道,你为何不记得每年都从我身上取走的脂膏。脂膏尽了,骨头也被烟火熏死,长安城里贼匪四起。城门外,士人们四处奔走,劝说刘虞去当皇帝。刘虞却不敢称帝,曹操的篡位乱象从此开始。董卓逃跑了,人们并不欢喜,胜负交替如同相枕而卧。缝合难以成形,裁剪却容易,何况曲针无法施展巧妙的手法,想要学会裁缝必须得有明确的目标。

注释:

  • 董逃董逃:反复强调董卓的逃跑,表现出对其逃亡的愤慨。
  • 铿戈甲声:戈和铠甲碰撞发出的声音,象征战乱。
  • 剜剜深脐:剜去伤口的隐喻,暗指伤害。
  • 膏销骨尽:脂膏被榨干,骨头耗尽,形容耗尽生命。
  • 曹瞒:指曹操,历史上著名的篡位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香山,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以言志”,擅长描写人生苦乐,表达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董卓在朝政中的乱象时期,诗中反映了对权臣暴行的愤怒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董逃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董卓逃亡的情景以及社会的动乱。诗中反复提到“董逃”,强调了董卓逃离的急迫和人们的恐慌。通过“铿戈甲声”和“剜剜深脐”的描写,诗人利用激烈的声音与疼痛的意象,传达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与焦虑。尤其是“膏销骨尽”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在战争中被剥削、被消耗的无奈与悲哀。

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通过对刘虞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无奈与挣扎。他们劝说刘虞称帝,然而刘虞由于恐惧而选择逃避,这种犹豫不决反映出当时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最后,诗意转向对命运的反思,指出“缝缀难成裁破易”,暗示了在历史变迁中,人们的努力与挣扎是多么脆弱而易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董逃董逃董卓逃:强调董卓逃跑的频繁与急迫。
  2. 揩铿戈甲声劳嘈:描绘乱世中武器碰撞的声音,暗示战乱的困扰。
  3. 剜剜深脐脂焰焰:象征战争带来的深重伤痛,隐喻国家的撕裂。
  4. 人皆数叹曰:人们对现状的无奈与叹息。
  5.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指责董卓的贪婪与无情。
  6. 膏销骨尽烟火死:生命被消耗殆尽,暗示战乱的悲惨后果。
  7. 长安城中贼毛起:长安城中的动乱与盗贼横行。
  8. 城门四走公卿士,走劝刘虞作天子:士人们求变的焦急与无奈。
  9. 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历史的转折,标志着权力的更迭。
  10. 董逃董逃人莫喜:反复强调董卓逃跑,表现出人们的复杂情感。
  11. 胜负翻环相枕倚:形容胜负交替,未见安宁。
  12. 缝缀难成裁破易:比喻努力与现实的矛盾。
  13.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暗示即使有意图,方法也可能不合适。
  14. 欲学裁缝须准拟:强调目标与计划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排比:如“董逃董逃”反复用以增强语气。
  • 比喻:用“膏销骨尽”形象地比喻生命的消耗。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董卓的逃亡为线索,揭示了战乱对人们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困惑,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批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董卓:权力的象征,代表暴政与乱世。
  • 戈甲:战争与冲突的象征。
  • :生命的象征,暗示被消耗的苦痛。
  • 刘虞:犹豫与无奈的代表,象征士人对权力的渴望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董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虞
    B. 曹操
    C. 董卓
    D. 王允

  2. 诗中“膏销骨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哀与无奈
    D. 期待

  3. “缝缀难成裁破易”意在表达什么? A. 努力的成果
    B. 失败的容易
    C. 战争的残酷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C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变迁,具有相似的主题。
  • 《登高》(杜甫):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元稹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是在战乱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董逃行》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 遣怀 与僧智如夜话 别种东坡花树两绝 秋思 对酒吟 题王处士郊居 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 相和歌辞。怨诗 寄崔少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缗纶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游移不定 水土不服 直谨 心字底的字 包含曝的成语 凶歉 西字头的字 夕曛 单桓 食肉寝皮 琼开头的成语 鹿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炊沙作糜 遁迹匿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