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天坛上境

《天坛上境》

时间: 2025-05-03 21:39:48

诗句

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

万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坛。

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9:48

原文展示

天坛上境
元稹

野人性僻穷深僻,
芸署官闲不似官。
万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坛。
洪涟浩渺东溟曙,
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为南昌检仙籍,
马君家世奉还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性情孤僻的隐士在天坛的境遇。他与官场的闲适无缘,远离尘世的纷扰,万里之外的洞中朝拜玉帝,仰望九天之上的霞光。浩瀚的东海晨曦映照,白日的寒冷笼罩着天坛。诗人提到因为南昌的仙籍被检索,马君的家世似乎与这种仙道有些关联,最终奉还了丹药。

注释

  1. 野人:指隐士或生活在山林中的人,性情孤僻。
  2. 性僻:性情古怪、孤独。
  3. 芸署:指官府。
  4. 朝玉帝:朝拜玉皇大帝,表示一种信仰或尊崇。
  5. 九光霞外:形容天上的光辉。
  6. 洪涟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波澜壮阔。
  7. 东溟:指东海。
  8. 白日低回:形容太阳的运行状态。
  9. 南昌:地名,指江西南昌。
  10. 检仙籍:检查仙人的身份。
  11. 马君:指马家的人,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
  12. 奉还丹:归还仙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 - 831年),字微之,号崇贤,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广泛,常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天坛上境》创作于元稹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道教思想的倾向。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诗歌鉴赏

《天坛上境》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元稹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以“野人性僻穷深僻”引入,突显了隐士的孤独与与世隔绝,接着与“芸署官闲不似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他对官场的无奈与失望。通过“万里洞中朝玉帝”,诗人勾勒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整体上,诗歌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洪涟浩渺”和“白日低回”,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隐士内心的宁静与孤寂。最后提到的“南昌检仙籍”与“马君家世”则为诗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厚度,令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仙道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人性僻穷深僻:隐士的性情古怪,生活在深山之中,表明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
  2. 芸署官闲不似官:与官场的闲适无缘,隐士的生活显得更加纯粹。
  3. 万里洞中朝玉帝:在万里之外的洞穴中,向玉皇大帝朝拜,表现了对宗教的虔诚。
  4. 九光霞外宿天坛:夜宿天坛,观赏天上的光辉,描绘一种超然的境界。
  5. 洪涟浩渺东溟曙:辽阔的东海晨曦,象征着无限的可能与广阔的视野。
  6. 白日低回上境寒:白天的太阳低沉,表明一种寒冷的气氛,寓意内心的孤寂。
  7. 因为南昌检仙籍:提到南昌的仙籍,暗示着隐士的身份与地位。
  8. 马君家世奉还丹:与马君的家世相联系,暗示他们对道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生活比作与世隔绝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宁静的向往,体现出元稹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野人:象征隐士生活的孤独。
  2. 玉帝:象征神圣与信仰。
  3. 天坛:象征高洁与超然。
  4. 洪涟:象征自然的浩大与辽阔。
  5. 南昌:象征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帝”指的是哪个神?

    • A. 地藏菩萨
    • B. 玉皇大帝
    • C. 观音菩萨
  2. 诗中“芸署官闲不似官”的意思是?

    • A. 官场生活非常忙碌
    • B. 官场生活的闲适与隐士生活不同
    • C. 官场生活非常轻松
  3. 诗中提到的“南昌”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西省的南昌市
    • B. 湖北省的南昌市
    • C. 广东省的南昌市

答案

  1. B. 玉皇大帝
  2. B. 官场生活的闲适与隐士生活不同
  3. A. 江西省的南昌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元稹的《天坛上境》更多地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而白居易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寄翠微无可上人(一作无学禅师) 秋宿经上人房 赠王凤二山人 送曹郎中南归,时南中用军 送人之天台 东川高仆射 废寺闲居寄怀一二罢举 宿鄠郊赠罗处士 送僧清演归山 赠三惠大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二字旁的字 包含杌的词语有哪些 众心不安 玉字旁的字 俊选 水字旁的字 导诱 解溲 当道撅坑 包含悚的词语有哪些 泄漏天机 一日九迁 高字旁的字 包含徕的词语有哪些 酒令如军令 神鹰 比字旁的字 威胁利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