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2: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54:10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尽日卷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高耸的栏杆俯视着装饰华丽的城市,空中传来人们的对话和水流的声音。风景如画的平津阁在附近,周围的气候也显得格外清新,细柳营中显得生机盎然。整天拉开帘子看着江边的绿草,有时靠在枕头上仰视雪山的晴空。不知道在捧着圣旨朝天之后,谁会在这个地方欣赏皎洁的月光。
吴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吴融的创作时期正值唐代的盛世,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写于吴融的生活与事业的某个阶段,可能是他在军中任职期间,目睹了新楼的建设与周围的自然美景,产生了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十二阑干压锦城”引入,既表现出高楼的壮丽,又暗示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在“半空人语落滩声”中,生动的声音描绘使人仿佛置身于此,感受到水流和人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近旁的“平津阁”和“细柳营”,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既有风光旖旎,又有生机盎然。诗的后半部分,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尽日卷帘江草绿”展现了一种日常生活的宁静,而“有时欹枕雪峰晴”则带出一种悠闲的惬意。最后一句“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不仅引发对未来的思索,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渺小,仿佛在问:在这浩瀚的天地中,谁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一切。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建筑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思索,情感基调为清新而又略带忧伤。
诗中“十二阑干”指的是:
A. 十二根柱子
B. 十二根栏杆
C. 十二根树枝
D. 十二根铁链
“不知捧诏朝天后”中的“捧诏”是指:
A. 拿着书信
B. 拿着圣旨
C. 拿着文书
D. 拿着命令
诗中提到的“平津阁”可以理解为:
A. 一座高楼
B. 一条江
C. 一片林
D. 一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