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8:35
答江虞仲机宜归语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侯公说行高祖迎,
赵璧在怀出秦庭。
白首属国还汉旌,
印绶累累妻嫂惊。
疏家叔侄辞公卿,
彭泽柳外陶渊明。
又如长铗成悲鸣,
沂浴既罢风舞轻。
斐然成章孔不称,
浩然之志孟岂平。
登山临水赋有情,
回船上马诗句精。
又如虏营之气已见,
华山之马将逸。
丘园之梦欲成,
天际之舟可识。
其在今兹则还报王事,
秣马脂车与离长安之日。
侯公说要迎接高祖,
怀中藏着的赵璧出了秦庭。
白发的属国重新归附汉朝的旗帜,
印绶累累,妻子和嫂子都感到惊讶。
疏远的家族叔侄辞别公卿,
彭泽的柳外,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就像长铗发出悲鸣,
沂水洗浴后,风轻轻地舞动。
斐然成章,孔子却未称道,
浩然之志,孟子又何曾平息?
登山临水吟咏有情,
回船上马,诗句工整精妙。
又如敌营之气已现,
华山之马将要逃逸。
丘园的梦想欲成,
天际的舟船可见。
如今再回报王事,
准备马匹、脂车,与离长安的日子。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才华横溢与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关注人情世态,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的思考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答江虞仲机宜归语》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深意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的开头通过侯公的言辞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紧迫感。接下来,诗人提到赵璧的归来,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希望。转折处,诗中提到的“白首”与“印绶”的描写,既反映了人事的无常,也传达出对亲情与归属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长铗成悲鸣”的意象则暗示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悲伤。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郑刚中的诗作在艺术上极具表现力,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象征,展现了他对社会、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对国家、家庭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赵璧”象征什么?
郑刚中通过哪位历史人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长铗”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