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时间: 2025-07-26 22:38:51

诗句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38:51

原文展示: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作者:李贺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白话文翻译:

伯乐(指能识马的人)向前注视,内心却隐藏着无尽的思绪。如今只觉得白草满地,何时才能见到那巍峨的青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伯乐:古代能识别良马的人,常用来比喻识才之士。
  • 旋毛:指人的内心或思绪,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复杂与挣扎。
  • 掊白草:掊,意思是挖掘、破坏;白草,象征着无用的杂草,喻指不值得的事物。
  • :突然、猛然。
  • 青山:象征理想、目标或希望。

典故解析: “伯乐”典故源于古代,代表对人才的识别与重视,常被用来指代能够发现和重用人才的贤者。青山则是理想的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豪放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唐代中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常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忧愁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在表现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伯乐的视角,展现了对识才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伯乐向前看”暗示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但随后的“旋毛在腹间”则流露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诗人在感叹当今的状况:白草满地,隐喻着社会的浮华与浮躁,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失落。最后一句“何日蓦青山”,则是对理想的渴望,似乎在呼唤着一种理想的归属与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中所展现的情感与思考,深入人心,令人感慨,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伯乐向前看:伯乐作为识才之士,向前眺望,期盼能发现良马。
  • 旋毛在腹间:内心的思绪复杂,预示着他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 只今掊白草:当下只看到无用的事物,表明现实的无奈。
  • 何日蓦青山:对未来理想的渴望与期待,呼唤更美好的时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伯乐比作识才之士,青山则比作理想与目标,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不满,展现了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伯乐:象征识才之士,具有领导力与洞察力。
  • 白草:象征无用与浪费,代表当前的困境。
  • 青山:象征理想、目标与希望,表达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伯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识别人才的人
    • B. 普通人
    • C. 无用之人
  2. “旋毛在腹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复杂与焦虑
    • C. 轻松
  3. 白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无用与浮华
    •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同样以马为题,表现对马的赞美与理想。
  • 《登鹳雀楼》王之涣:同样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壮阔的景象。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李贺的诗更为直接而深刻,前者通过草的生死展现人生哲理,而李贺则通过伯乐的苦恼反映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念奴娇·江南春色 汉宫春 眼儿媚(春愁) 醉花阴(再用前韵) 滴滴金 最高楼(咏梅) 品令(咏雪梅) 浪淘沙(梅) 柳梢青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远至 厄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同舟而济 厂字头的字 望风而溃 示字旁的字 闿敏 欲结尾的成语 嗷嗷 弃妇 华发苍颜 贵贱高下 晋惠闻蛙 四点底的字 包含蜡的词语有哪些 仲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