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19
依依宜织江雨空,
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
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
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
吴娥莫道吴刀涩。
在空荡荡的江边,细雨飘洒,像织女在织布;
六月的雨中,兰台的风吹拂而来。
博罗的老仙人正好从洞中出来,
在千年的石床上,传来鬼哭般的声音。
洞堂里毒蛇的气味弥漫,
江里的鱼不吃食物,立在沙滩上。
我想从箱子里剪下一尺的天空,
吴娥,你可不要说吴刀太涩了。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李贺的诗歌风格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常常以豪放、奔放和神秘的气息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
《罗浮山父与葛篇》写于李贺的诗歌创作高峰期,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涉及的博罗老仙,暗示了道教的修行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李贺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道教哲学的关系,诗中有对江雨、兰台、老仙等意象的描摹,传达出一种恬淡而又神秘的气氛。诗前两句描绘了江边的雨景,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紧接着以“博罗老仙”的出现引入了道教的元素,增强了诗的深度。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蛇毒和鱼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道教的思想,暗示了世间万物的相互依存与矛盾。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李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道教文化,表达了对自由和长生的追求,同时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困境,展现了李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李贺的《罗浮山父与葛篇》主要描绘了哪个自然景象?
A. 雪景
B. 雨景
C. 晴天
D. 夕阳
诗中提到的“博罗老仙”代表了什么?
A. 道教的智慧
B. 人间的烦恼
C. 农民的生活
D. 诗人的朋友
“江鱼不食衔沙立”表现了哪种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欢乐
D. 愤怒
答案:
与李白的《行路难》相比,李贺的《罗浮山父与葛篇》更侧重于自然与道教哲学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抗争和不屈精神。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