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沈亚之歌·并序

《送沈亚之歌·并序》

时间: 2025-07-27 08:08:47

诗句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

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8:47

送沈亚之歌·并序

原文展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为文人沈亚之感到惋惜,他在元和七年因科举未中而返乡,回到吴江。我为他的旅途感到悲伤,却又没有钱酒来款待他;又因沈亚之的勤奋请求,特作此歌来送别他。吴兴的才子们都怨恨春风,桃花满路千里红。紫丝竹缠绕着小马,沈亚之的家住在钱塘的东边。白藤交错着编织书笈,短策齐整如梵夹。雄光宝矿送给春卿,他在烟雾中乘着一叶扁舟。春卿在阳光下捡拾柴火,扔下黄金来解救龙马。携着书笈归江再次入门,劳累中又有谁会怜惜你呢?我听说壮士重视心中的骨气,古人三次失败也不气馁。请君耐心等待黎明长鞭的到来,未来还会再驾马归来,迎接秋天的律动。

注释:

  • 沈亚之: 唐代文人,因科举落榜而归。
  • 元和七年: 唐代时期,具体时间。
  • 吴江: 地名,沈亚之的归处。
  • 桃花满陌: 描述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
  • 紫丝竹: 可能指编织用的竹子,象征沈亚之的文人身份。
  • 白藤交穿: 形容书笈的编织工艺。
  • 黄金解龙马: 可能指希望借财富来改变命运的寓意。
  • 三走无摧捽: 指古人经历多次失败而不屈服的精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沈亚之的失意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沈亚之的关心与鼓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沈亚之人生遭遇的描绘,表现了李贺对友人的同情与鼓励。沈亚之因科举落榜而归乡,李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桃花、竹子、书笈等意象,既是对沈亚之文人身份的肯定,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追求与理想。李贺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沈亚之的失意与追求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悲其行”: 表达了对沈亚之的关切与惋惜。
    • “吴兴才人怨春风”: 反映出文人对命运的不满。
    • “家住钱塘东复东”: 传达了沈亚之的归属感。
    • “劳劳谁是怜君者”: 表达对沈亚之孤独的同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雄光宝矿”,将物质与精神财富结合。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沈亚之失意归乡的描写,传达了友谊与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桃花: 象征春天与青春,暗示美好与希望。
  • 书笈: 代表知识与文化,体现沈亚之的文人身份。
  • 龙马: 象征力量与成功,代表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沈亚之因为什么原因归乡?

    • A. 科举未中
    • B. 身体不适
    • C. 出国游学
  2.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美好与希望
    • C. 友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对时光与命运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贺《送沈亚之歌》杜甫《春望》的对比:
    • 李贺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友谊的表达,杜甫则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长平箭头行 读元遗山送李参军诗因寄铁崖 读莲洋集书后 崇安寺 赠田琢如 龙眠山 游龙眠 梦坡招饮春宵楼壶丈诗先成依韵叠赋二章 其二 梦坡招饮春宵楼壶丈诗先成依韵叠赋二章 其一 中山纸用山谷奉答茂衡赠纸长句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呼吸,共命运 县亭 页字旁的字 堆积如山 麦字旁的字 金落索 视开头的成语 辛字旁的字 包含档的词语有哪些 分花约柳 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应风披靡 顶岗 陛辞 示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玉石不分 裁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