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32
原文展示:
题李方叔文卷末 张耒 〔宋代〕
他日东坡誉子文,澜翻健笔欲凌云。 决科正尔真余事,射策如何但报闻。 诡御获禽虽可鄙,挽弓射叶亦徒勤。 莫辞更拟相如作,寂寞思玄未放君。
白话文翻译:
昔日东坡赞誉你的文章,笔锋翻涌,气势如欲冲天。 通过科举考试只是小事一桩,策论如何,只需报个名。 用诡计捕获猎物虽令人不齿,但拉弓射箭也是徒劳无功。 不要推辞再写一篇如相如般的作品,思索玄理的寂寞还未放过你。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文笔流畅。此诗是张耒为李方叔的文卷所作的题诗,表达了对李方叔文才的赞赏和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科举制度盛行,诗人通过对李方叔文才的赞赏,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认为真正的文才不应仅仅局限于科举考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方叔文才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对真正文才的推崇。首联以东坡的赞誉来肯定李方叔的文笔,形容其文笔如波澜翻滚,气势磅礴。颔联则对科举制度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科举只是小事,真正的文才不应受限于此。颈联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不正当手段的鄙视和对努力无果的同情。尾联则鼓励李方叔继续创作,不要被寂寞和思索所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才的推崇和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方叔文才的赞赏,表达了对真正文才的推崇和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强调了文才不应受限于科举考试,而应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坡”是指哪位文学家? A. 苏轼 B. 苏洵 C. 苏辙 答案:A
诗中的“相如”是指哪位文学家? A. 司马相如 B. 王相如 C. 张相如 答案:A
诗中“决科正尔真余事”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什么态度? A. 支持 B. 反对 C. 中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