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间风雨有感

《夜间风雨有感》

时间: 2025-04-27 12:21:00

诗句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

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1:00

原文展示: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滞留在寺庙中并非真正的归宿,躺在床上听到秋雨敲打稀疏的篱笆。何时才能平息那如飘萍般的恨意,然后诵读僧窗下听雨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留滞:停留,滞留。
  • 招提:寺庙的别称。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飘萍恨:比喻漂泊无依的恨意。
  • 僧窗:僧房的窗户。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飘萍恨”可能暗指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归宿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旅居或游历时,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滞留在寺庙中,听着雨声,感慨自己的漂泊生活,渴望安定和平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雨和疏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厌倦。诗中的“留滞招提未是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不满,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归宿。而“卧闻秋雨响疏篱”则通过听觉意象,增强了诗的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秋雨的凄凉和疏篱的孤寂。最后两句“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摆脱漂泊的恨意,享受宁静的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留滞招提未是归”:诗人表达了自己滞留在寺庙中,但这并不是他真正的归宿。
  2. “卧闻秋雨响疏篱”:诗人躺在床上,听到秋雨敲打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
  3. “何当粗息飘萍恨”:诗人希望何时能平息那如飘萍般的恨意,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4. “却诵僧窗听雨诗”:诗人希望能诵读僧窗下听雨的诗篇,享受宁静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飘萍恨”比喻漂泊无依的恨意。
  • 拟人:“秋雨响疏篱”中的“响”赋予了秋雨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凄凉和孤寂。
  • 疏篱:象征孤立和隔绝。
  • 飘萍恨:象征漂泊无依的恨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招提”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家 C. 学校 D. 市场

  2. “飘萍恨”比喻的是什么? A. 安定的生活 B. 漂泊无依的恨意 C. 宁静的时光 D. 秋雨的声音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继续漂泊 B. 诵读诗篇 C. 平息恨意 D. 离开寺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夜间风雨有感》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前者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后者则表达了对春雨的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送柳道时余北还(一作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宿灵岩寺 别友人(一作汝南逢董校书,又作别董校书) 江上别张欢(一作劝) 少女生日感怀 山居 堤上柳 梧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裂结尾的成语 圆木警枕 私字儿的字 修法 翼翼小心 车字旁的字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路开头的成语 邛巨 饮弹而亡 目字旁的字 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凿 旡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大祸临头 硬着头皮 凤开头的成语 临别赠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