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故友居

《过故友居》

时间: 2025-07-27 22:40:28

诗句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

乱来儿侄皆分散,惆怅僧房认得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0:28

原文展示

过故友居 王驾 〔唐代〕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 乱来儿侄皆分散,惆怅僧房认得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日落时分,听到邻居的笛声凄凉地吹响,发现旧时的居所现在已经换了主人。战乱使得儿侄们都分散各地,心中充满惆怅,只有在僧房中还能认出旧时的书籍。

注释

字词注释:

  • 邻笛:邻居的笛声。
  • 寒吹:凄凉地吹响。
  • 日落初:日落时分。
  • 旧居:原来的住所。
  • 别人居:换了新的主人。
  • 乱来:指战乱。
  • 儿侄:侄子和侄女。
  • 分散:分开,不在一处。
  • 惆怅:心情忧郁,感伤。
  • 僧房:僧人的房间或寺庙。
  • 认得书:认出旧时的书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旧居和亲人的怀念以及战乱带来的分离之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驾在战乱后重访旧居时所作,表达了对旧日生活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战乱带来的分离和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分邻居凄凉的笛声和旧居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深刻感受。诗中的“邻笛寒吹”和“旧居今已别人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后者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后两句“乱来儿侄皆分散,惆怅僧房认得书”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通过“僧房认得书”这一细节,展现了即使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邻笛寒吹日落初”:日落时分,邻居的笛声凄凉地吹响,营造了一种孤寂和怀旧的氛围。
  2. “旧居今已别人居”:旧时的居所现在已经换了主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3. “乱来儿侄皆分散”:战乱使得儿侄们都分散各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痛恨。
  4. “惆怅僧房认得书”:心中充满惆怅,只有在僧房中还能认出旧时的书籍,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邻笛寒吹”与“旧居今已别人居”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拟人:“邻笛寒吹”中的“寒吹”赋予了笛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邻笛:象征着孤独和怀旧。
  • 日落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旧居: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乱来:象征着战乱和分离。
  • 僧房:象征着宁静和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邻笛寒吹”象征着什么? A. 孤独和怀旧 B. 快乐和庆祝 C. 战争和混乱 D. 宁静和和平

  2. “旧居今已别人居”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房屋的翻新 C. 主人的更替 D. 战争的结束

  3. 诗中的“惆怅僧房认得书”表达了什么? A. 对知识的执着 B. 对僧人的尊敬 C. 对书籍的厌恶 D. 对战乱的逃避

答案:

  1. A
  2. A,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变迁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驾的《过故友居》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变迁的感慨,但王驾的诗更加侧重于对旧居和亲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驾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

相关查询

点绛唇(六月十四日夜,与社友泛湖过西陵桥,已子夜矣。) 瑞鹤仙(赋红梅) 夜合花(赋笛) 贺新郎(六月十五日夜西湖月下) 花心动 隔浦莲(荷花) 隔浦莲 留春令(金林檎咏) 浣溪沙 玉楼春(社前一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乐嗟苦咄 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色 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排歌 广字头的字 三推六问 建之底的字 亅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良宵美景 傔卒 鱼游釜中 静修 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骚翁墨客 民族团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