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斋戒

《斋戒》

时间: 2025-04-29 18:21:33

诗句

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

六贼定知无气色,

三尸应恨少恩情。

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21:33

斋戒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
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
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

白话文翻译

每次因斋戒而断绝肉食,渐渐地感到尘世的繁忙与欲望变得轻了。
心中的六贼(贪、嗔、痴、慢、疑、惡)自然会知道没有了气色,三尸(代表人的烦恼)应当会恨我对他们的情分少了。
酒精的魔力最终会被克服,欠下的诗债也希望能够偿还。
从此以后,我才算得上是弟子,竺乾师(佛教名僧)才是真正的古代老师。

注释

  • 斋戒:一种宗教习俗,指的是不吃肉类以示虔诚。
  • 六贼:指人的六种烦恼,影响人的内心平静。
  • 三尸:在佛教中,指的是三种对人有害的情绪或意识。
  • 酒魔:比喻酒对人的诱惑与影响。
  • 诗债:指作者创作的诗歌所欠下的责任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他的诗作广泛,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闻名,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白居易一生致力于为民请命,提倡诗歌的社会责任。

创作背景

《斋戒》是白居易在追求内心宁静与灵性升华的过程中所作的诗。诗中流露出他对世俗繁忙的感叹和对心灵修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斋戒这一主题,展现了白居易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越。他通过斋戒来反思内心的贪欲与烦恼,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在诗中,“六贼”与“三尸”的提法,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斗争与挣扎。白居易希望通过斋戒来克服内心的魔障,达到一种精神的解脱。最后,他将自己视作“弟子”,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对导师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因斋戒断荤腥:开始时因斋戒而断绝肉食,暗示一种自我约束。
  • 渐觉尘劳染爱轻:随着斋戒的进行,逐渐感到对世俗繁忙的爱好减轻。
  • 六贼定知无气色:六种内心的烦恼(如贪、嗔等)也会因为内心的清净而无从表现。
  • 三尸应恨少恩情:烦恼的三尸也会因为对欲望的克制而感到失落。
  • 酒魔降伏终须尽:酒的诱惑终将被克服,象征对生活的掌控。
  • 诗债填还亦欲平:对创作的责任希望能够逐渐偿还。
  • 从此始堪为弟子:从此以后我才算得上真正的学习者。
  • 竺乾师是古先生:竺乾师是我心中的古代智者,表达了对其的敬仰。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丰富性。例如,“六贼”和“三尸”的比喻,将内心的斗争形象化,突显了修行的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斋戒展开,表达了对内心修养、超越世俗烦恼的渴望,强调灵性修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斋戒: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修行。
  • 六贼:代表人内心的烦恼与欲望。
  • 三尸:象征着人的负面情绪。
  • 酒魔:隐喻生活中的诱惑与陷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斋戒》中提到的“六贼”主要指什么? A. 物质欲望
    B. 人的烦恼
    C. 社会问题
    答案: B

  2. 诗中“酒魔降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热爱
    B. 对诱惑的克服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竺乾师”是指谁? A. 朋友
    B. 古代的智者
    C. 同辈诗人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斋戒》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展现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但其情感基调更加孤独与忧伤。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时,采用了不同的意象和情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挽赵子真别驾 感秋杂兴十解 其十 拟长吉十二月乐辞 露华(次张B634云韵) 小游仙七首 其六 夜坐 齐开乐 鲁公乞米帖 中秋登楼 山行用辘轳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贻患无穷 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不方 私字儿的字 卝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道大莫容 包含悰的词语有哪些 擦亮眼睛 包含崖的词语有哪些 贪如虎狼 誉过其实 缃帖 放醉 推方 向开头的成语 潜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