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9:51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我已经隐居于园林之下,然而仍然寄托着名声于官场之间。
我不如嵇康那样勤奋求仕,反而更显得懒散与安静;
没有金钱的支撑,生活更加清贫而闲适。
我在门内谋划着生计,拒绝了朝廷中往来的旧交。
唯有你,我的朋友,忘却了未曾得到的名利,
时常想起汉水与巴山的梦境。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关注民生,尤其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知,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写于白居易隐居洛阳期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的厌倦。此时,白居易已经经历了数次政治风波,对仕途的失望使他更加向往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的开头,诗人以“已收身向园林下”自述隐居的选择,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而“犹寄名于禄仕间”则流露出他对名声的无奈与无可奈何,尽管身处山林,但内心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过去的羁绊。
在诗中,白居易用“无金疏傅更贫闲”来形容自己清贫的生活,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内心的宁静。接着,他提到“谢绝朝中旧往还”,表明他对官场交际的拒绝,选择了一条更加独立的生活道路。最后两句以“唯是相君忘未得”引入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哪个人?
A. 白居易
B. 嵇康
C. 王维
D. 李白
诗人拒绝了什么?
A. 朋友
B. 官场旧往
C. 自然
D. 书籍
诗中的“汉水”象征什么?
A. 富贵
B. 乡愁
C. 冷静
D. 名声
答案:1. B,2. B,3. B
可以将白居易的隐逸主题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同样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体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