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1:55
原文展示: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为生活而劳累,没能学习养生之道。年纪轻轻就多病缠身,这样的身体怎么能承受老去呢?
注释:
典故解析:
“摄生道”暗指道家或儒家的养生理念,强调调和身心、保持健康的方法。古代文人常常讨论养生之道,尤其是在面对身体健康问题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年轻时期,当时他因频繁的劳累工作而健康状况堪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忧虑,以及对养生之道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表现了白居易对自身健康的深切关怀。诗中首先以“久为劳生事”开篇,直接揭示了生活的辛劳与艰难,反映出作者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接着“不学摄生道”则透露出作者对健康知识的忽视,暗示了他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懊悔。最后两句“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年轻却多病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担忧,显示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整首诗在语言上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警示人们要重视健康,珍惜生命。白居易用自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深思生活的意义和健康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健康的重视与对生活的反思,警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忽视自身的健康,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摄生道”主要指什么?
A. 生活的劳累
B. 养生的道理
C. 社会的压力
D. 年龄的增长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与幸福
B. 忧虑与无奈
C. 富裕与安逸
D. 忍耐与坚强
诗中提到“年少已多病”反映了什么?
A. 年龄与经验
B. 生活的乐趣
C. 身体的脆弱
D. 健康的方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病中作》与陶渊明的《饮酒》对比,前者更关注身体健康的无奈与忧虑,而后者则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乐趣。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出发点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