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征西回

《征西回》

时间: 2025-04-26 03:06:36

诗句

春回三月过西州,芳草青青不断头。

多少冻溪凝住水,尽随归客向东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36

原文展示:

春回三月过西州,
芳草青青不断头。
多少冻溪凝住水,
尽随归客向东流。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来到三月,经过西州,
芳草青翠,绵延不断。
有多少冻住的溪水在流淌,
都随着归来的旅客向东流去。

注释:

  • 春回三月:春天回归,三月是春天的第三个月,表示春天的到来。
  • 西州:指的是西部地区的州,可能是特指某个地理位置。
  • 芳草青青:青翠的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冻溪凝住水:指的是冬天的寒冷,使溪水冻结不流动。
  • 归客:指的是回家的人,通常带有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归客”一词常在古诗中出现,表达游子思乡、归来的情感,反映了古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其诗作常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重视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草木复苏之时,诗人经过西州,目睹春回大地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可能是受到了归乡情绪的影响。

诗歌鉴赏:

《征西回》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旅客的思考。首句“春回三月过西州”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带入了春天的气息。接着“芳草青青不断头”,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诗的后两句由静转动,描绘了“冻溪凝住水”的静谧之美,反映出冬天的残余与春天的交替,随之“尽随归客向东流”,则引发了对人生旅程的思考,旅客的归去与流水的方向相呼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以及对归乡情感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 春回三月:春天的回归带来生机,暗示新生。
  • 芳草青青:用“青青”形容草色,生动形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多少冻溪凝住水:通过“冻溪”传达冬天的寒冷,表现自然的变化。
  • 尽随归客向东流:将归客与流水相联系,隐喻人生的流动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溪水与归客相联系,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与旅客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与自然、时间与空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西州:代表着旅途与归属的地点。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冻溪:象征冬天的残余与生命的停滞。
  • 归客:代表流浪的人,带有思乡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州”是指什么? A. 春天的地方
    B. 诗人的故乡
    C. 地理位置的州

  2. “芳草青青”中的“青青”用来形容什么? A. 草的枯黄
    B. 草的生机
    C. 草的凋零

  3. 诗中“归客”指代了什么? A. 游子归乡
    B. 春天的旅客
    C. 旅行者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强调国破家亡的悲痛,与《征西回》的轻松愉悦形成对比。
  • 《静夜思》:通过描写月光引发思乡情,与《征西回》的归客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舟行 夏日饮以可池亭 上巳前一日与陈以可泛舟游伏龙山 清明日陈淳过访 为陈子复画扇戏题 初夏遣兴 丙辰岁除 十月 初夏次韵答石田先生 暮春斋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榻 風字旁的字 十相俱足 剩肯 爪字旁的字 旁午构扇 包含散的成语 两点水的字 硠硠 龇牙咧嘴 心字底的字 包含怙的成语 半真半假 朝耕暮耘 黄字旁的字 素口骂人 包含此的成语 夜住晓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