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远别离

《远别离》

时间: 2025-04-26 03:44:32

诗句

霜落江寒鸣雁稀,倚楼人定怨归迟。

笛声唤起山头月,飞上青天照别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2

原文展示:

霜落江寒鸣雁稀,
倚楼人定怨归迟。
笛声唤起山头月,
飞上青天照别离。

白话文翻译:

霜降江面寒冷,稀疏的雁声在鸣叫,
我倚靠着楼台,心中怨恨归来的太迟。
笛声唤醒了山头的明月,
它飞升到青天之上,照耀着我们的别离。

注释:

  • :指秋冬季节的霜,象征寒冷。
  • 鸣雁:指大雁的叫声,带有孤独和离别的意味。
  • 倚楼:指诗人倚靠在楼台上,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
  • 怨归迟:怨恨归来的时间太晚,表达对相思之苦的焦急和无奈。
  • 笛声:指竹笛的声音,常与思念和乡愁相关联。
  • 山头月:月亮在山头升起,暗示着孤寂的夜晚。
  • 飞上青天:暗示着情感的升华与向往。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渗透了对离别的感慨。古代诗词常用雁、月等意象表达思乡和离愁,典型的表现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秉忠,元代诗人,字子华,号竹山,生平不详,但以诗词和散文闻名,风格简练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造成了许多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远别离》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沉。开篇以“霜落江寒鸣雁稀”引入,霜的寒冷和稀疏的雁声暗示了秋冬的萧瑟与孤独。诗人倚楼而立,怨恨归来的迟缓,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笛声的响起,仿佛在召唤着月亮,与自然中的月亮形成了呼应,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最后一句“飞上青天照别离”则将离愁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望与无奈的纠结。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含蓄,意象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霜落江寒鸣雁稀”:描绘了凛冽的秋冬,环境的寒冷与孤独。
    2. “倚楼人定怨归迟”: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怨恨与焦虑。
    3. “笛声唤起山头月”:笛声象征思念,唤醒山头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4. “飞上青天照别离”:月亮的升起象征着告别,照亮了离愁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唤醒月亮的力量,体现音乐与思念的联系。
    • 对仗:如“霜落江寒”和“飞上青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笛声似乎具有呼唤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对思念的无奈与渴望,体现了人们在自然景象中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寒冷与孤独,暗示着离别的苦涩。
  • :大雁常被视为归乡的象征,稀疏的鸣叫更显孤独。
  • :象征思念与团圆,在此则是离别的见证。
  • 笛声:代表着情感的寄托,呼唤着对方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霜”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热情

  2. 诗人为何“怨归迟”? A. 不想回家
    B. 思念之苦
    C. 工作忙碌

  3. 笛声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A. 表达快乐
    B. 唤醒思念
    C. 让人入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景色中的离愁。

诗词对比

  • 刘秉忠的《远别离》与李白的《静夜思》均通过自然元素表达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的氛围,后者则有更多的乡愁情绪。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同舟从军林生 送舒从事还南海 见乡人程大 宜城谒黄叔度墓 闻蛩作 游龙泉岩望海山达濠一带 寓刘储升江楼 永州道中示易无画 夜坐 赠汪魏美徐兰生两隐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硬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惩一儆众 相诒 斯事体大 晖目 二字旁的字 只骑不反 父字头的字 葱楚 清暑 迷离惝恍 飞字旁的字 胼胝之劳 秋风过耳 厂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