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2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3:54
声连万户,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在夜色中,万户人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谁家思妇在和着砧杵声?角笛声疲惫,似乎不愿再辛苦地吹奏,三十六条街道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我在这里等候迟归的你,心中怜惜这轻轻的别离,记得那听到你归来的地方。征衣正薄,怎能忍心在孤旅中敲打?我为你四处寻找,堤岸边密密的防线,让我害怕梦中与你失去联系。一次又一次的愁苦,像是无尽的轮回,雨水滴落在台阶上,凉意渗透。征马在霜中嘶鸣,荒鸡在月下啼叫,多少良宵被辜负。明天扁舟出航,雁群依旧在烟雾缭绕的水边。
作者介绍: 杜贵墀,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与思念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征人远行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
《湘月 秋柝》是杜贵墀的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声音和清晨的期待,传达了对离别的无尽思念。诗中“声连万户”开头,展现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渗透着孤独与思念。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愈加浓烈,侧面描写出思妇在夜晚的孤寂与等待。诗中运用“征衫正薄”与“怕梦魂飞去”等意象,细腻地刻画了思念的寒冷与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对比诗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是对夜晚环境的描写,而结尾则是对明日出航的期待,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对比与延续。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而生动,“征马嘶霜,荒鸡啼月”描绘了秋冬交替的季节特征,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与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关怀和无尽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
诗词测试:
《湘月 秋柝》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声连万户”表达了什么情绪?
诗中“征衣正薄”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