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4:15
岭南崛起,建苍头旗鼓,纵横潭坫。
破浪西行三万里,奕奕豪情如见。
腕底龙蛇,胸中海岳,到处题痕遍。
一朝兴废,沧桑转眼三变。
载将一舸图书,六桥风月,飞羽应知倦。
留得高文光焰在,宝剑丰城难掩。
卷写黄庭,纱笼翠墨,白也吟毫健。
天游无际,岛云犹动遐恋。
岭南地区崛起,旗帜飘扬,纵横交错的水域上充满气势。
乘风破浪西行三万里,豪情壮志如在眼前。
手腕如龙蛇般灵活,胸怀如海岳般壮阔,到处留下我的题字。
一朝之间,兴衰变幻,沧桑随之而来。
带着一只装满书籍的船,六桥的风月,飞翔的羽翼应已疲倦。
留下高尚的文采光辉,宝剑丰城难以掩饰。
我在这里写下《黄庭》,用纱笼翠墨,笔力依然健朗。
在无尽的天际游荡,岛上的云朵依旧在动荡中怀恋。
刘鹏年(生卒年不详)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以豪迈的诗风和精湛的书法技艺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湘月》是刘鹏年在李洞庭先生所藏康南海遗札墨迹前所作,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起伏的感慨。诗中蕴含着对故乡岭南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湘月》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岭南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岭南崛起,建苍头旗鼓,纵横潭坫”描绘了岭南地区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自豪感。诗中“破浪西行三万里,奕奕豪情如见”则传达出一种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腕底龙蛇,胸中海岳”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胸怀,形象生动而富有力量。诗中“兴废”一词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强调了人生无常的主题。在这段思考中,作者将个人与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传统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内省,也有对社会的观察,体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天游无际,岛云犹动遐恋”将全诗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象征着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岭南的描绘、个人的奋斗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主题集中在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无常之间,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反思。
《湘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鹏年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兴废”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生活的变化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变迁
“腕底龙蛇”中“龙蛇”比喻什么?
A. 诗人的灵活与才华
B. 自然界的生物
C. 书法的技巧
在杜甫的《登高》中,诗人面对自然的壮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感慨,与刘鹏年的《湘月》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历史的深刻反思,但杜甫更偏向于悲凉,而刘鹏年更加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