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1:48
文章老去岂能神,犹有残膏占旧名。
赋就贾生空自感,诗成侯喜近闻声。
拾尘已信非尝饭,撒豆终知不是兵。
多谢嘉篇慰岑寂,便思约伴问归程。
文章老了又怎么能保持神采呢?
然而,仍有一点残余的光辉留存旧日的名声。
写作出来的作品像贾谊一样,却只是徒然感慨;
诗歌完成后,像侯鲭那样,听到的只是近处的声音。
捡起尘土也知道不是美味的饭菜,
撒下豆子却明白这不是战争的工具。
多亏有精彩的诗篇来安慰我内心的寂寞,
我便想邀约朋友,一起问问归家的路程。
李之仪,字承范,号梦得,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典雅、清新。李之仪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作于李之仪晚年,表达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反思以及对往日辉煌的追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他希望能得到朋友的陪伴,重拾对文学的热情。
李之仪在《次韵君俞四首 其一》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自省与孤独感。整首诗以淡淡的忧伤贯穿始终,开头一句“文章老去岂能神”,即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衰退的无奈。而“犹有残膏占旧名”则说明尽管岁月流逝,仍有一些成就和名声留存。接下来的“赋就贾生空自感,诗成侯喜近闻声”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自我怀疑和对他人评价的关注。
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贾谊与侯鲭,既是对古代文学巨匠的追忆,也是对自己创作状况的反思。后面几句“拾尘已信非尝饭,撒豆终知不是兵”则隐喻了对平庸生活的感慨,表明诗人对于自身在社会与历史大潮中渺小的感受。
最后两句“多谢嘉篇慰岑寂,便思约伴问归程”流露出一种渴望与孤独的结合,虽然感慨自己的处境,但仍希望能与友人相聚,共同探讨未来的方向,充满了对人际关系的向往。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反思与对友谊的渴望,展现了在岁月流逝中对文学和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贾生指的是谁?
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态度是怎样的?
“撒豆终知不是兵”这句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