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0: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0:59:52
寄上柏乡魏贞庵先生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戊申蹑屩走碣石,
公也正坐中书堂。
沙堤才下火城散,
趣呼门士谭文章。
是年都城水大至,
九门一望俱混茫。
忆公召饮恰七夕,
浑河放溜声礌硠。
狂飙卷雨舞轩砌,
树梢瓜蔓森开张。
我公挥麈坐自若,
穿穴理窟雄辞场。
赋诗句必慑韩杜,
阐性论足排荀扬。
顾谓小子汝可语,
许汝负笈循我墙。
手书往复慰且诲,
赫蹄每月盛一囊。
隆冬别公适梁宋,
给我屝屦资我粮。
人生岁月算不得,
破空乌兔何奔忙。
霍如庄叟快说剑,
奋迅僄疾谁能当。
公归东山又十载,
晞发暂驻恒山阳。
嗟予垂老倏遭际,
献赋获缀鹓鸾行。
宣武门边赁老屋,
与公旧邸还相望。
秋经向所命酒处,
葡萄压架榴拆房。
佳节矧逢仍七夕,
昔游瓜果真难忘。
这首诗作于戊申年,我穿着鞋子走到碣石,您正坐在中书堂里。刚下过沙堤,火城的烟尘散去,兴致勃勃地呼唤门中的士人谈论文章。那年都城水位上涨,九门一望皆是混沌的水面。回忆起您在七夕时邀请我饮酒,浑河的流水声如同石头撞击。狂风卷起雨水,舞动着轩窗的台阶,树梢上的瓜蔓茂盛生长。我公正自若地坐着,挥动着羽扇,穿透山洞,雄辩场面。作诗的句子必定让韩愈和杜甫心生畏惧,阐述性理的论说也能让荀子和扬雄退避。您对我说,小子可以与你谈论,允许我背负书本循着您的墙边。手书往复慰问您,赫蹄每月都给我装满一囊。隆冬时和您告别,适逢梁宋,您给我鞋子和粮食。人生的岁月算不了什么,仿佛破空的乌兔匆匆而过。就像庄子的老者快意说剑,谁能抵挡这迅猛的骑行?您归到东山已经十年,我暂时停驻在恒山阳光下。唉,我年岁已高,忽然遭遇变故,献上的赋诗恰恰缀上鹓鸾的行列。在宣武门旁租住的老屋,与您曾经的居所遥相对望。秋天经过曾经喝酒的地方,葡萄压弯了架子,石榴拆了房间。佳节恰逢七夕,昔日游玩的瓜果真令人难忘。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700),字仲明,号澹庵,晚号南溪,明末清初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诗人借助与友人的回忆,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与朋友的欢聚时光,反映了清初文人之间的交往与思想碰撞。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朋友魏贞庵先生的交往,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友谊氛围。首联以“戊申蹑屩走碣石”开篇,诗人以直接的行动描绘出他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中通过对都城汛水的描写,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在此背景下,回忆起“七夕”夜的欢饮,勾起了浓厚的怀旧情感,浑河的流水声与狂风雨景构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我公挥麈坐自若”和“赫蹄每月盛一囊”,展现了友人从容不迫的风范与自己生活的窘迫,进一步加深了对友谊的珍惜与人生态度的思考。诗的尾声以“佳节矧逢仍七夕”收尾,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重现,使得整首诗在温暖的情感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七夕”指的是哪个节日?
“戊申”指的是哪个时间概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